
通辽市扎鲁特旗司法局党支部以“政治引领、党建先行、融合发展、服务至上”的党建工作理念为指引,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精业笃行、守正创新,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拧紧固根铸魂“总开关”
司法局党支部始终坚持强化政治引领,把政治教育、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
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制定《党员干部固定读书日》制度,定期举办“学习大讲堂”和“学习小组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始终强化教育管理,坚持以党建带队建,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和“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相继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年”“正风肃纪”“严整改、促提升、树形象”等专项活动,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不断夯实忠诚履职的思想根基。
织密凝心聚力“组织网”
司法局党支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五化”支部党建工作法。
组织学习“制度化”。建立“请进来”讲学、“体验式”求学、“蹲点式”互学的“三位一体”学习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2020年开展各类学习活动50余场次。
组织生活“清单化”。制定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责任清单,建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三合一”工作长效机制,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
组织工作“系统化”。建立局党支部和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机制,支部班子成员参加党组工作会议,从政治上找准工作定位,从业务上落细任务要求。
组织交流“民主化”。充分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和党员民主评议机制,做到谈心交流经常化,确保党员提意见、亮观点不走过场,引导党员干部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
组织活动“多样化”。打造党建功能展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大党建”党性教育阵地,开展主题知识竞赛、政治轮训、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下好党建业务“一盘棋”
司法局党支部以党建、业务“双过硬”为标准,实行“党建+N”工作模式,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
“党建+法治政府建设”,开启司法为民新征程。注重提高法治建设能力,2020年举办全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班52期、1900余人次参训;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督查,下发整改通知48份。
“党建+法治宣传”,提升普法惠民新成效。整合全旗法律人才资源,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将法治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法律扶贫走访”“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党建+公共法律服务”,开创便民服务新局面。积极打造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创新开展公共法律“远程视频受理服务”,梳理服务事项清单38条,通过视频对话形式为群众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法律服务。目前,已开展远程视频服务百余场次、远程视频讲座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800余人次。推行公证“加减法”改革,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半或免费办理遗嘱公证,9项公证业务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
“党建+特殊人群管理”,维护安全稳定新模式。以治本安全观为引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帮扶,组织开展心理矫治疏导活动,教育感化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回归社会。
“党建+矛盾纠纷化解”,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建立党员个人调解工作室,党员带头作表率,组织志愿服务队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中开展调解工作。2020年,共调处矛盾纠纷388件,调处成功率达99%。
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司法局党支部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切入点,深化拓展党建工作载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营商环境解难题。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菜单式”法律服务需求为抓手,组建以党员律师为骨干的律师服务团,先后深入23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上门摸排梳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十百千万”工程,推进法律服务进十镇、入百村、惠千户、育万民。举办法治讲座20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3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
校园普法举措落地落实。选派干警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校园法治讲座;组织开展“校园法治情景剧”大赛和优秀宪法教育课件评选活动,参与师生达1.6万余人次;组建教育系统法律顾问服务团,为12所学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帮扶弱势群体应援尽援。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畅通绿色通道,打造“助力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圆梦妇女儿童”服务品牌,切实做到“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2020年,司法局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55件。(记者 贾雪)
[责任编辑: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