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选派21名“第一书记”到社区任职。各地区“第一书记”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始终,着力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恪尽职守,担当社区发展“指导员”。社区“第一书记”为推进基层治理事业出谋划策,推动建强社区党组织,加强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促推动社区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把社区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巴彦街道益华社区“第一书记”杨佳指导社区党组织做好整顿排查工作,通过租赁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并指导社区科学规划新阵地,全面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教育党员、技能培训、传播文化”的作用。
解决困难,勇做服务群众“贴心人”。社区“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民办事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履行“管理网格、服务群众”职责,常态化组织开展网格“四百五亮”活动,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努力当好群众贴心人。中专路街道竹园社区“第一书记”李利俊指导社区将人、地、物、事等服务管理需求纳入网格统筹推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特殊人群大走访大关爱,重点围绕邻里关系等易发高发问题进行协调处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竭尽全力,充当以老带新“主力军”。社区“第一书记”通过“一对一”跟班式培养,手把手指导社区党建、网格治理、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帮助年轻社区书记逐步积累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以学促导、导学相长的作用,引导和帮助新任社区书记尽快适应工作,切实增强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乌兰察布东路街道高院社区“第一书记”郭敏,通过现场工作指导,无私传授自身积累的社区工作经验,帮助新任社区书记尽快熟悉职责任务和工作岗位,满足工作任务需要。
多措并举,做好共建共治“护旗手”。社区“第一书记”,坚持多方联动、互利共赢、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健全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服务联抓、平安联创的治理新模式。大学西路街道牧机所社区“第一书记”贾美玲,第一时间加入牧机所小区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积极发挥物管会作用,持续唤醒老旧小区自治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