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突泉县十家子村:五图共绘 稻香十家

创建时间:
2024-07-05 09:46:51
来源:
北疆先锋网

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十家子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抓实集体经济为突破,探索一条自主经营新“稻”路。通过实施“五个聚焦五个筑牢”措施,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聚焦强基固本,筑牢“政治堡垒” 绘就“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新蓝图

(一)创新党群服务“136”清单式管理机制。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条主线,建立形成“乡党委-村党支部-党员网格员”的服务体系,通过实施便民服务、工作任务和群众诉求3类清单,运用“接单-制单-派单-领单-销单-评单”6步流程,推动党组织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开展“六清理两强化”专项行动,进一步减轻村干部负担。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及“三务”公开制度,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变“公开什么看什么”为“群众想看什么公开什么”,进一步加强廉洁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进行。

(二)创新党代表履职“四定三公开”工作法。建立村级党代表工作室,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职责”“公开接待时间、公开接待地点、公开党代表联系方式”的“四定三公开”工作法,5名党代表每周联系服务群众,已接待来访群众31人次,积极化解矛盾隐患12件,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三)创新党员分类评星定级“三个一”模式。一是组建一支突击队,建立十家子村党员救援突击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击队的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春季突击队处置火情9起,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认领一条党员街,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以党员名字为22条街道命名,党员负责所命名街道内环境整治、矛盾化解、政策宣传等工作,促进党员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三是发放一张积分卡,采取“支部考核+民主测评”双向评价方式开展日常评分,及时公布党员积分,运用正反激励方式,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聚焦产业发展,筑牢“带富堡垒” 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

(一)实施村集体经济质效双增行动。实施自主经营创收,建立1个水稻种植示范区,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模式自主经营机动地389亩,实施“旱改水”种植水稻,年收入50万元,推动“九龙味稻”品牌逐步发展。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服务,2024年全村全程托管服务面积4000亩,环节托管20000亩,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探索建立从代缴合作医疗款到现金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代缴合作医疗款20.5万元,分红70.98万元。2023年十家子村被确定为全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样板村。2024年十家子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50万元,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二)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建成1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项目区土地采取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种植面积3000亩,玉米亩产可增加200公斤,亩增收400元。

(三)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增收项目。发展庭院鲜食玉米、庭院板蓝根种植,采取“农户+订单”模式,对种植户进行产业发展奖补。全村种植鲜食玉米54户150亩,种植庭院板蓝根14户12亩,户均可增收7000元。 

聚焦孵化培育,筑牢“人才堡垒” 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

(一)“拓源+优选”,精准定位“纳”人才。坚持内外结合,多方汇聚人才,推进“组团式”发展。实施村干部优化提升行动,4名村“两委”取得大专学历,不断优化整体结构。注重人才培养,选聘荣誉书记1名,选树2名“晓景”式产业发展带头人,8名乡土人才、2名“一肩挑”后备人选纳入孵化中心培养,不断建强后备干部队伍。

(二)“理论+实践”,全面培训“育”人才。落实乡土人才双向培养、“一肩挑”后备“1+1+1”结对帮带、“晓景”人才“343”培养机制,常态化开展试岗锻炼38人次,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420人次,选派30人次参加阜外培训,设立2个产业实训基地,为乡村发展培育一批用得上、扎下根的专业人才。

(三)“激励+服务”,关心关爱“用”人才。注重围绕发展用人才,聘请产业顾问,落实“村牛户育”项目发展庭院养殖23户,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农民创业扶持力度,通过与银行协调,帮助种养殖户贷款1500万元,引导人才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聚焦乡风文明,筑牢“精神堡垒” 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

(一)农民夜校进村屯。积极开展农民夜校,2024年参与培训农民达150余人次。授课包括普法、养殖技术、板蓝根种植等,课程内容多样,为农牧民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推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文化活动进广场。兴建1处群众文化广场,打造具有二十四节气、党史、中华民族精神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长廊和文化墙。积极组织开展“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文化体育活动30余场,做到办好农民文艺,在文艺活动中讲清楚党的惠民政策、演明白生产生活的可喜变化。

(三)文明乡风进家庭。完善“一约四会”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评比、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推选工作,张贴四德榜,开展好家风故事宣讲,切实推进移风易俗。

(四)常态宣传进群众。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依托“石榴籽”“理响一刻钟”等惠民政策宣讲服务队讲清惠民政策。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自信,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10次,参与群众500余人次。

聚焦环境美化,筑牢“生态堡垒” 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

(一)实施人居环境“五清”行动。建立22名保洁员管护队伍,制定保洁员绩效管理办法,通过周督查、月考核提升管护效果,形成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集中整治,发动干部群众清理村屯垃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实施户厕改造和改变村容村貌两项工作。一是户厕改造,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共计改造水厕55户、旱厕13户。二是改变村容村貌,开展村屯绿化美化行动,以三小工程、街巷绿化项目为依托,共计硬化道路4930米,绿化街巷21条5400米,栽植各类树木2900棵,扮靓村容村貌。

(三)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以“积分”促善治,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重点工作,每个季度对农户评分,农户可用积分兑换奖励金。截至目前,参与积分制评分270户,共计评分23631分,由村集体拿出30.5万元集体经济用于兑现分红及奖励金,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激发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兴安盟突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