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乌海市乌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社区治理薄弱点,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部门围着街道转,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居民转,打通社区治理“微循环”。
网格事网格“应”。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科学配置网格工作力量,全面落实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制度,选派66名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8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网格,推动网格一体化有效运行。128名在职党员主动担任兼职网格员,在职党员采取“线上领题、线下服务、积分兑换、年终考核”形式累计开展政策宣讲、为老助老等服务90余次,参与基层治理路径更加畅通,开展服务形式更加多样。通过“上门服务”“家常唠嗑”、网格微信群等,对网格内居民诉求了解及时、服务精准,确保“小事不出网格”。
烦心事街社“应”。注重畅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诉求响应通道,搭建“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推动民情信息收集、应急管理处置、群众诉求办理等延伸到最末端。建立小区党支部84个,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小区,实现个个小区建组织、有党员,推进“党员进楼、服务进家”模式,发挥党员中心户“门清、人熟”的优势。优化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流程,靠前服务群众,推行“周末不休息”延时服务,采取“帮办+导办”形式,切实解决“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未办结事项再次跑”等难题,确保“大事不出街道”。
急难事部门“应”。深化运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街道社区不能解决的,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下单、部门接单的方式服务辖区居民,及时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行“流动办公桌”做法,统筹商务、住建、市监等领域党员干部深入小区现场办公,形成“意愿征集、诉求受理、现场研究、直接办理(问题转办)、立即反馈(结果反馈)、结果回访”闭环工作机制,累计在网格、小区、楼栋组织居民议事600余次,解决户厕修建、路灯安装、道路硬化改造等民生问题1100余件,完成居民身边“微心愿”1300余个,化解居民矛盾纠纷3000余起,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全区180名党代表按照“群众点单、代表接单、实地结单”的服务模式收集民情民意365条,帮助党员群众解决问题252个,开展调研191次,提出意见建议85个,在物业服务管理、幼儿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了“上承党组织,下接党员群众”的参谋助手、评议监督、民意代表和服务群众作用。(乌海市乌达区委组织部 马娜)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