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能聚力”推动党代表履职制度化常态化

创建时间:
2024-09-16 09:50:30
来源:
学习强国

接待党员群众1075人次,入户走访527户,受理社情民意256件,办理好事实事468件,提交代表意见建议21条……一串串数字映照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15名党代表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履职身影。

近年来,赛罕区持续深化党代表任期制建设,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引导全区党代表在服务中心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履职尽责、奉献作为。

机制提能 推动履职规范化

群众有呼声,党代表有行动。老旧供水管线改造、村内挤街占道、活动场所狭小……凡是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党代表都“一管到底”,确保问题妥善解决。

群众的需求就是党代表履职的方向。赛罕区坚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组织党代表行使好权利和职责。实施“一述两评”考核评价体系,将一年一述职、三级考评、群众测评作为衡量党代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确保党代表履职常态长效。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党代表考核实绩动态管理。对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推荐“我是共产党员”栏目进行表彰推广;对评为“较差”等次的,予以教育纠正、通报批评等。同步建立常态化履职、联系党员群众、民主监督等机制,切实让党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平台聚能 激发履职新活力

“目前,党代表工作室已经成为党代表履职、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平台。”人民路街道仕奇社区党委书记王丹介绍,“去年以来,仕奇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累计接待党员群众61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5件,已办结31件。”

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共建共享”原则,赛罕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现有场所,分级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234个。引导督促党代表按照统筹兼顾、就近就便、相邻相近的原则,到“党代表工作室”报到。设定党代表接待日,制定履职活动、轮值接待计划,整合党代表、联络员、志愿者“三方协同”力量,明确轮值接待、登记处理、限时办结、跟踪反馈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运行顺畅。根据党代表的专业特长,开展精细化服务,明确民生保障、物业管理、乡村振兴等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

活动扩能 推动履职见实效

“有困难也不怕,找剑锋代表就行。”武剑峰是一名基层党代表,他既是理论的宣讲员,也是志愿活动的服务员,还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赛罕区始终坚持多点发力、多向突破开展党代表常态化履职活动。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纳凉亭、口袋公园这些家门口阵地,针对居民热切关心的教育、医疗、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方面内容,开展党代表“走基层、大宣讲”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宣传员”作用。党代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进院落、进小区,带头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帮办代办”“志愿帮扶”等服务。根据各地实际设立党代表联络站、“党代表工作室”等,聚焦全区重点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开展调研和建言献策。对于党员群众提出的问题,采取民情研判、限时答复、限期办结的方式,汇集社情民意、回应民生诉求、帮助群众解忧排难。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