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包头市:发挥好减负增效“指挥棒” 让基层治理落在“实”处

创建时间:
2024-09-21 07:52:33
来源:
北疆先锋网

“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社区的牌匾清理了,微信工作群减少了、工作报表台账也少了很多、社区的工作负担明显减轻了!”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党委书记邓敬梅表示。摘牌、减群、明责、增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认真落实各级部门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要求,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坚持“减负”“增效”双向发力。做好“三减三提”,通过明责定权、建强队伍、凝聚合力,让基层治理力量回归到服务群众上,引领带动基层治理能效整体提升。

从“减数量”到“明权责”

走进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台上醒目地展示着社区按照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一社一策”后依法履职事项清单27项(原51项)、依法协助事项清单12项(原22项),以及社区可出具证明事项及不可不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表。其中,社区可直接出具证明事项6项,包括居住证明、委托办理收养登记证明、社区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等。不属于开具范畴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居民解决办法并积极配合居民寻找问题解决路径,给居民群众尽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贴心服务,体验到“减负增效”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从“减牌子”到“显成效”

减负开展以来,按照青山区“六清理两强化”工作要求,重点整治挂牌混乱,按要求对社区室外室内已悬挂的门牌标识、展板标牌进行全面梳理。目前,学院社区严格落实3+2挂牌要求,即社区只悬挂社区党委、居委、居务监督委员会3块标牌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标识。同时,对各功能室活动室保持“一室一牌,一室多能”,做到门牌内容清晰明了,应摘尽合,切实从根本上整治“牌子满墙”的顽疾,使社区减掉牌子,增强服务,让前来活动的居民可以轻松找到所属活动位置。

从“减报送”到“忙服务”

为解决社区“报表台账多、服务时间少”等问题,学院社区全面清理整合微信群37个,精减合并后保留15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工作微信群,同时,街道也明确各类报表台账的主办单位和填报频次,杜绝频发频报、随意调整、无实际意义报表台账的现象。随着减负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从过去繁重的报表台账和工作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入户走访问需、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对接共建、社会组织等事项中。

以“细网格”提工作精准度

学院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探索网格精细化治理“1344”服务品牌新路径。制定网格每日巡查记录表,将“五色”户卡提升为“七色”户卡,为社区13名网格员建立“网格治能库”,除空户、租户、空巢老人、孤寡老人、6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低保边缘户)、特困家庭等16项网格基础数据外,还增加网格内居民技能巧匠、专业人士、特长爱好者等5项网格“能人管理”台账,不断补充“格”内全方位人才,确保网格党建体系内“网格底数清、社区资源广”。推行“一网情深”服务理念,集中开展“你好,居民”敲门行动、不“拒”一“格”入户技巧培训,采取网格入户“五看五问”“网格每日三个一”等工作法,不断提升网格工作水平。始终把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为民需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落脚点,把基层治理“末梢”变为服务群众的“前哨”。

以“优便民”提服务满意度

通过基层减负,社区不仅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利民、为民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活动、健康养生讲座、校社联动志愿活动等,联合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帮扶慰问、共商议事等专项服务。此外,社区还最大化利用公共空间,增设社区公益直播间、周四爸妈学堂、巧手工坊、数字阅读空间、微效速递服务等多项便民内容,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贴心的港湾。

以“强队伍”提工作投入度

为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性,发掘激励基层人员工作热情,青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青山区社区工作者考评激励办法(修订)》,推出为在社区任职5年以上,累计2年被评为“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兑现事业编待遇的政策,享受事业编工资待遇的社区工作者可从六级晋升至一级职员,最高可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打破了社区工作者职级晋升的“天花板”。目前,学院社区有2名社区工作者享受了事业编工资待遇。

下一步,学院社区将持续把基层减负落到实处,让社区不再“力小而任重”,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中“轻车熟路”,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  杨晶晶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高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