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互嵌同发展 扎紧民族团结进步纽带

创建时间:
2024-09-29 22:05:43
来源:
北疆先锋网

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共兴为抓手,以民生共解为保障,以人才共育为驱动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各族群众协同发展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地区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

文化共兴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舞、广场舞精彩纷呈,凉亭下居民有说有笑,小朋友们在各种舞蹈方阵中穿插玩耍……傍晚,阿鲁科尔沁旗法治文化广场热闹非凡。

着眼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传播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声音,结合民族团结“两月一周”,举办“阿拉格沙杯”民族团结“村BA”篮球赛、“三大史诗”说唱艺人培训班及专家研讨会、“最美邻居”“榜样在身边”评选活动、“嘎查里的汉族书记”“我教牧民种庄稼”“我的汉族好安达”各民族互帮互助小故事宣讲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次,以丰富的活动载体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交织。

依托民族团结精神传承实际,按照“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突出亮点、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制发《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档升级实施方案》,深挖“团结路”“连心桥”“合作林”“同心井”等民族团结故事,结合原有场地、场所,打造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带三线”精品研学路线、“知青之家”“蒙古马”精神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连心小院”“共居小院”“同心小院”等“石榴小院”30余处,重点提升打造巴拉奇如德苏木等7个市级以上示范单位,有效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民生共解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支撑

巴彦温都尔苏木牧民敖特根巴雅尔马上就要享受养老金待遇了,待遇资格认证需要尽快完成,雨后的牧区草原泥泞难行,社保中心工作人员选择骑马到家中上门为他进行手机智能认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缓解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农区用水紧张,阿鲁科尔沁旗委制定了北水南调计划,把北部牧区充沛水资源调往南部灌溉区域,历经几代,先后建成巴彦花水库、黑哈尔河灌渠、巴彦花水渠、英雄渠等民族团结水利大工程,改变了沿途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协同发展。

当前,针对北部牧区牧民交通不便、信号差以及高龄、空巢、患病、腿脚不便等特殊群体,阿鲁科尔沁旗持续推行“马背+社保+银行”的民生综合服务模式,由工作人员骑马奔波在蒙古包之间,采取上门帮办、代办等多种服务模式,让牧民足不出户享受社保、金融等查询、缴费、贷款、发卡等服务,同时宣传解答牧民关心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金融咨询等热点问题,实现蒙古包迁徙到哪里,民生服务就送到哪里。

人才共育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坚实根基

新民肉牛产业论坛上,邀请了阿旗“人才名录”中的畜牧专家双金龙来讲授专业知识,针对养殖户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双金龙准备会后深入养殖户家中进行现场演示。

立足服务地区经济,阿鲁科尔沁旗以赤峰北方民族技工学校、旗就业服务中心为中心,以牧区苏木镇为基点,实施“草业带头人”“农牧业带头人”“民族手工艺人”培育三大工程,构建“一心多点”民族技艺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建立阿旗“人才名录”,收录农产品初加工能手、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等432人,汇集了一大批民族产业领军人才。

依托“1+14+N”乡土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和绣娘、银匠等各类人才服务站50余个,整合培训资源,定期举办民族手工艺、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已开展主题培训53场8000余人次。创新以赛代训、以会创业形式,举办“百佳绣娘”、奶豆腐制作大赛等活动,累计培育核心、骨干人才100余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3人。支持鼓励各民族人才创办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目前已实施发展项目10余个,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 白雪菲)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