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解锁嘎查集体经济增收“密码”,趟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体村民共享成果、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培树集体经济典型,解锁“发展”密码。高新区嘎查坚持以发展和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为抓手,分别从各自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想办法、上项目、找出路,使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两个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措施,最关键的是“合作”二字,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最终实现了嘎查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两个嘎查在2017年分别成立了乌兰毛道新牧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巴音敖包众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原有的产业进行聚拢规划管理,依托合作社承包土建、绿化、养护、养殖、旅游等工程项目,辐射带动了600余名农牧民增收致富,使嘎查集体收入得以快速增长。自嘎查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实现累计分红700余万元,三年实现了分红翻番,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同且略高。
培树产权改革典型,解锁“迭代”密码。高新区嘎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分别于2019年、2020年借政策“东风”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各类集体资源和资金,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折股量化资金共计1771万元(乌兰毛道嘎查921万元,巴音敖包嘎查850万元),量化735股,其中集体占股30%,农牧民占股70%,利用经济合作社的资产和股金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农牧民以持股股民的身份实现分红。先后吸纳嘎查村各族农牧民600余人入股,取得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成果,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形成了以服务型产业为主体带动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牧民”变“股民”“散户”变“大户”的华丽转身。
培树共享红利典型,解锁“振兴”密码。近年来,高新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工业反哺农牧业为支撑,实施绿色种植、特色农牧业养殖、乡村旅游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嘎查按照“围绕园区、服务园区、发展园区”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宽一二三产、绿化养护、商业广场等项目,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后,每年的集体经济分红用于春节农牧民福利发放,以及退休老年人医药费补助发放等民生福利。与此同时,党工委、管委会不仅减免各项税费,还为农牧民提供多种就业渠道,鼓励嘎查运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创办、领办实体项目,参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嘉业商业街项目建设,稳步推动嘎查集体经济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努力跑出集体经济增收“加速度”,为乡村振兴蓄能蓄力。
培树共同富裕典型,解锁“联动”密码。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实施“党支部引领+公司式运营+股份制合作”模式,两个嘎查抱团共建,携手发展,共同出资在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建成临时休闲广场1处,建设出租房屋26间,打造了巴音敖包工业园区综合性便民服务广场,三年累计获取租金收益100余万元。深耕“党建+企业帮扶”,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组织园区36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包联园区及盟内嘎查36个,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组织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实施日光温棚、养殖牛棚等帮扶项目15个,为嘎查捐资捐物折合金额129.6万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与此同时,积极实施党政领导包联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嘎查任第一书记,通过走访指导帮助嘎查整合资源,研究增收路径,为集体经济增收赋能添力。
培树奖励前移典型,解锁“实践”密码。高新区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在全盟范围内率先推行“以绩提薪”试点工作,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与奖励嘎查“两委”干部挂钩,“以绩提薪”以上年度集体经济收入中“集体股份”分红所得为基准,收入同比增长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嘎查,可以拿出不高于增长部分18%的收入用于增补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工资待遇。2023年度两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均已突破170万元,嘎查“两委”班子可分配额度12.68万元,实现工资待遇同比增长22.14%,极大调动了嘎查干部积极性,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探索实践,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盟内嘎查开展“以绩提薪”提供了宝贵经验。
培树民族团结典型,解锁“共促”密码。在物质财富逐年积累、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高新区两个嘎查更加注重以文化发展引领民族团结,实施“+各民族亲如一家”项目,创新推出“党建+非遗文化传承”的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举办“肯特敖包梭梭文化那达慕活动”“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党建文化旅游品牌,“梭梭建筑搭建技艺”“查干淖尔圣泉祭祀”和“肯特梭梭敖包祭祀”3个项目成功入选盟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每年吸引区内外游客2000余人,实现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先后荣获盟级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嘎查等称号。坚持以产业助力民族团结,两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积累总量达1000万元以上,2023年度分红364万元,较上年增长50%,嘎查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走上了致富路。(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党的建设办公室 杨占军)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