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视察,提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殷切嘱托。十年来,锡林浩特市爱民社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积极创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新实施聚民心、暖民心、润民心、顺民心、贴民心“五心”工作法,切实提高为民服务实效。
坚持党的领导聚民心。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辖区9个网格上建立9个党小组,积极完善“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让党的组织覆盖到网格、小区。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社区持续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在区分党员年龄的基础上,把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弱困难党员四类,建立积分量化考核及星级评定办法,有效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通过建设“总书记走过的路党性教育基地”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专题党课,精心摄制剧情短片《嘱托》,详细地展示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对内蒙古的殷殷嘱托,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提供思想指导。
服务各族群众惠民心。以“方便居民办事、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精心设置民惠超市、卫生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室,全心全力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以“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迎七一送祝福”“腊八节粥道暖人心”“中医知识进社区”等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居民安居乐业好氛围;分类制作各民族居民人口名册,建立服务各族群众台账,增强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让网格员懂政策、会宣传、细排查,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截至目前共掌握各族群众需求1000多个,全部及时办结,群众满意率百分之百,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宣传教育引导润民心。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线上开设“榜样就在身边”专栏,设立民族团结之家、心声墙,开展“巧手制作民族服活动”“手绘风筝迎六一”“巧手绘脸谱,妙笔传国粹”等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社区两委带头进入辖区网格,深入居民群众进行民族政策宣传,发放宣传册2万余册,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宣传单3万余单、悬挂横幅近150条,让党的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大家讲”活动,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讲“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邀请老党员讲“革命建设英雄事迹”,进一步引导社区居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交往交流交融暖民心。在辖区广泛号召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画一副画”等主题群众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实施“社区搭台、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百姓受益”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医保帮办、买菜送药上门服务等“红色代办”服务项目,发动社区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开展美化环境、文艺汇演、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174次,特别是推出的“银龄服务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超过2000人次,向困难居民分发爱心物资2000余件,以创新性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社区生活环境。
抓实基层治理顺民心。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区稳定、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建立调解组,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坚持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截至目前,共计处理各类司法调解、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问题500余件,全力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社区党委积极推进“双进双服务”活动,在联合包联单位成立社区联合党委的基础上,设立《善用基层治理“合伙人” 畅通服务“直通车》项目,高效整合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包联单位、社区力量在内的辖区资源,凝聚志愿服务合力,引进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公益服务,自项目建立以来,共计1.5万余群众受益,开展各类咨询、援助、帮扶等活动600余次,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盟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等荣誉称号。目前社区已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并作为全盟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观摩点位。(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委组织部 尤日毕希)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