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为破解嘎查村资源利用松散低效、产业布局雷同无序、发展单打独斗等突出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典型示范,打破村级行政区域壁垒,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持续提高集体经济项目组织化程度。
组织引领、优势互补,做大飞地蛋糕。按照“内在有需求、地域有关联、发展有纽带”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基础上,采取“土地+资金”“强村+弱村”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优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强化组织统筹联动,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如,位于敖勒召其镇西部的转移搬迁村洪山塘村土地资源匮乏,2021年与相邻的三段地村共同投资350万元,发展食用菌深加工及农畜产品仓储物流产业,抱团当年就为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
镇域统筹、整合资源,做强飞地项目。在嘎查村全覆盖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按照“镇搭台、村组建、企运营”的工作思路,推行“1+3+X”工作机制,逐镇组建1家镇级产业发展公司,村集体充分利用土地、林地等自然性资源,房屋设备、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源,通过项目开发参与市场经营的竞争性资源3种资源入股,广泛吸纳X个嘎查村股份合作社共同参与,形成镇域发展利益共同体。
以强带弱、多元合作,做优飞地产业。由强村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带动弱村开展项目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指导等,引导弱村转变发展观念、盘活集体资产、兴办产业项目,实现协同联动、均衡发展。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型、产业依存型、以强带弱型等多种飞地结对互助模式,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大幅提升,释放出了“1+1>2”的共富效应。如,昂素镇沙日胡舒、乌兰胡舒等4个嘎查(社区)党支部,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动、资源联用、生态联护”的方式,联合创办饲草料加工厂,每年可消纳柠条1300余吨,为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鄂托克前旗委员会组织部 万青)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高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