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治理任务完成37.4万亩,歼灭5.9万亩裸露沙地。”“兴安盟发改委着力推动‘一流边防线’建设,2024年计划实施的31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兴安盟财政局加强金融服务,全盟绿色贷款余额176.8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77%。”……日前,在兴安盟“三本清单”完成进度汇报会上,各地各部门负责人先后汇报了一系列亮眼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兴安盟创新考核机制的有力推动。
“三本清单”作为兴安盟年度综合考核日常监控的关键标尺,在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兴安盟以精准考核干部工作成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核心目标,持续优化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力求考核指标更精准聚焦、考核导向更注重实绩实效、考核方式更简便高效,引导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更好地服务本地高质量发展。
优化考核指标体系 精准聚焦发展重点
兴安盟综合考量各地区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及重点,将全盟考核对象细致划分为12类。通过实地调研、考核计划备案、征求考核评价部门和被考核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意见,深入开展指标设置评估,构建起极具针对性的差异化考核体系——一个旗县市“一张卷”、一个部门单位“一清单”。
各地各部门单位重点围绕服务办好两件大事、“六个工程”业绩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接受考核。比如,中心城区类旗县市侧重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与第三产业发展考核;农牧业类旗县市聚焦农牧业发展、产业融合及成果转化;生态功能类旗县市则以生态功能等实际情况为考核重点;经济管理部门着重考核依据“三定方案”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盟委工作要求的情况;社会服务类部门关注增进社会福利成效;宣传思想类部门考核理论武装和学习教育成果;教育类部门考核课程教学等方面成果;国有企业以效益为考核关键;开发区和园区则以产值考核为主导。各地各部门单位差异化指标占比在42.85%—53.84%,确保考核指标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成为指导干部行动的 “风向标”。
引入群众评价机制 度量日常工作实效
兴安盟每年出台全盟重点、亮点、难点工作“三本清单”,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各地各部门单位重中之重工作实施清单式管理。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季度需汇报“三本清单”完成情况,组织部门全程列席,全过程跟踪了解工作落实情况。依据四大班子和各部门一把手的分析研判结果,按类形成各单位工作完成清单,季度工作完成情况以20%的分值权重计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对于工作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需现场表态发言。
同时,兴安盟将民主评议以20%的刚性权重纳入考核总成绩,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政绩的“度量衡”。年采集有效评价数据约1.2万余条,真正做到以群众满意度衡量工作成效。
探索“无感化”考核 减轻形式化负担
为减轻形式化负担,兴安盟对全盟范围内各类考核进行全面梳理与深度整合,将交叉重复、集中扎堆开展的考核统一归并为年度综合考核,由组织部门牵头统筹,年底一次性开展。对考核细则逐条审核,对于以拍照留痕、台账记录、开会发文、学习笔记为考核内容以及“搭车”设置考核内容的指标责任部门,及时提醒反馈并督促修改。
在考核指标打分评价方式上,兴安盟对旗县市仅保留安全生产类和党建类4个、盟直部门单位保留党建类2个需实地核查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指标,其他可量化指标和日常了解掌握的指标实行零佐证材料报送,纸质材料报送率精简85.7%以上。同时,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成果,建立“四不两直”实地核验机制。
2024年,兴安盟取消15个部门条线考核,仅保留1个综合考核,全盟“责任状”事项清零,一级指标总数减少39.82%以上,二级指标减少84.72%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基层负担,让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记者 王越)
原文链接:
http://paper.xingandaily.cn:81/epaper/xarb/2025/03/05/A01/story/5142978.shtml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