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有一辆后座上绑着急救箱的摩托车在牧道上穿梭数载,那正是斯日古楞的身影。从基层卫生院的“全能医生”到自治区重点专科创始人,从自掏腰包为牧民买药的“草原女儿”到全国三八红旗手,斯日古楞秉持仁心与坚守,在祖国北疆谱写了一段医者传奇。
1996年,22岁的斯日古楞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系毕业,毅然选择到正蓝旗最偏远的杭克拉苏木卫生院工作。这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牧民居住分散,卫生院设备落后,药品匮乏,医护人员需兼顾诊疗、取药、护理多项工作。面对牧民“小病拖、大病扛”的困境,她白天接诊百余名患者,夜晚研读医书,两年间掌握内、外、妇、儿各科诊疗技术,成为牧民信赖的“全能大夫”。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她常顶风冒雪骑摩托车出诊,沙地路况艰险,摔伤擦伤成了家常便饭,但她说:“医生早到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希望。”不仅如此,每年她还自掏腰包为学生、牧民买药花费2000元至3000元,被当地牧民视为亲人。
2004年,斯日古楞牵头创建正蓝旗蒙医医院妇科。面对牧区妇女就医难的问题,她带领团队钻研蒙医特色疗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2019年,该科室被评为自治区级蒙医妇科重点专科,成为正蓝旗卫生系统首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为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村牧区妇女就诊治病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每逢妇女节,斯日古楞都会组织团队深入基层,为农牧民免费诊疗特别是乳腺、妇科检查,并开展健康讲座,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多年来,斯日古楞多次参加区内外业务培训、学术交流会议及进修学习,先后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成为自治区首批蒙医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名蒙医名中医。她始终坚信,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大爱仁心。“我是党员,必须冲在前面!”这是斯日古楞践行29年的信念。2003年非典期间,她将3岁女儿托付给家人,坚守防疫一线3个月。2020年新冠疫情,46岁的她再次带队驻守发热门诊,结合蒙医药特色参与制定防控方案。她凭借勇于探索、永不言弃的精神,尽心尽力为每一位病患治疗,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巾帼力量。
用青春耕耘的29年中,斯日古楞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但她始终谦逊:“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她表示,未来的目标和过去、现在一样,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传承蒙医药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如浑善达克沙地中坚韧不拔的沙棘,斯日古楞以仁心医术续写着蒙医药守护草原的故事,她的足迹,仍在这片土地延伸。(记者 王馨雨)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