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聚焦“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落实“五同五提升”建设,实施基层党建“五项工程”,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产业融合发展,边防安全稳固,全力助推边境基层治理,使边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党在边疆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深化“思想夯基”工程,巩固筑边思想根基。强化边境地区党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干部群众的思想安全防线。健全内容体系。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守边戍边、民族团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等内容为核心,逐步构建边疆地区守边护边的良好氛围。优化师资队伍。选聘党校骨干、典型人物、“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等组成“草原先锋讲师团”,定期巡回宣讲,推进党的理论思想和政策向边境一线传播。创新方式方法。依托基层党校、三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采取“理论学习轻骑兵”“百场党课下基层”等多种理论培训方式,打通边境地区思想教育“最后一公里”。盯准中心任务。承办全市牧区嘎查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暨党建引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培训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三变”改革典型案例和“三位一体”综合发展等内容作专题辅导,为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打造北疆安全示范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在边境地区执政地位。提升组织功能。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采取四季调研、定点抽查,通报整改、问责跟进、晾晒比武等综合举措,推动抵边嘎查支部规范化建设。连续3年组织举办全旗牧区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比武争星”五个一系列活动,推送1名苏木镇党委书记和1名优秀嘎查党组织书记围绕党建引领嘎查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内容参加自治区级案例交流,深化合力共建。建立“草原110”指挥中心,定期与驻地边防部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边境管控形势、互通共享情报信息资源,形成边防连队管一线、边境民警管二线、联防群众管三线,“草原110”报警点、“蒙古包哨所”“北疆红色堡垒户”全面覆盖的“三线一网”的边境管控体系,不断凝聚管边控边合力。创建特色品牌。连续6年以不同主题举办全旗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各边境苏木镇以亮特色、展成果、点问题探索边境党建生动实践,营造创新创先工作氛围。
实施“先锋培育”工程,充实强边工作队伍。充分整合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抓好基层队伍。选优配强边境苏木镇班子,优化年龄结构、学历及性别比例。加强嘎查“两委”班子建设,抵边嘎查“一肩挑”比例达100%,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实施嘎查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计划,储备104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以教育帮带强化实践锻炼,动态管理研判。落实“五进”制度,边境管理部门主官和民警成功进入地方党委班子和嘎查“两委”。培育牧区人才。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加强新型职业牧民培育工程,提升技能水平。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科技特派员15名、引进“一嘎查一名大学生”67名、嘎查党建助理51名。选树示范群体。发挥“北疆红色堡垒户”服务功能,上联支部、下联党员和群众,涌现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米吉格道尔吉、三代守边戍边的图门、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石广德、自治区担当作为好支书黄秀连等一批典型,合力创建模范党支部。做好典型宣传。由中央部门组织15个中央主流媒体和18名记者组成的“边疆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先后深入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和贝尔苏木贝尔嘎查“北疆红色堡垒户”、护边员图门家等7个采访点,发表宣传文章、视频48篇,微博3篇,点击阅读量达上百万次。
实施“引领振兴”工程,夯实兴边富民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拓展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载体。创新产业模式。围绕乡村振兴和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初步形成“芒来模式”和“七村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12个牧区“三变”改革、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嘎查先试先行。其中,芒来嘎查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七村模式”被评为“2021年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壮大集体经济。围绕畜牧产业覆盖94.29%的抵边嘎查实施中央扶持壮大嘎查集体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125万元,增强边境嘎查发展后劲。自2021年换届以来,全旗嘎查集体经营性收入累计12593.53万元,嘎查平均61.73万元/年,其中抵边嘎查收入10265.09,占81.51%。乡村治理平稳。落实“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优化基层职权清单,解决滥挂牌问题,指导规范“四议两公开”嘎查民主议事工作机制,择优升级“北疆红色堡垒户”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阵地,试点推行建立“红灰黑”积分管理机制,完善牧民自治参与形式,构建乡村新治理格局。
实施“激励保障”工程,完善稳边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基本保障,着力提升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和抓党建促发展成效评定机制,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实施“书记项目”,强化主动担当。强化要素保障。“4+2”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基层服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全覆盖建设完成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全旗党员群众提供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激励干部担当。换届以来,提拔重用边境苏木镇一线干部60余名、晋升职级90余名,向优秀嘎查党支部书记定向考录公务员1名,以鲜明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委组织部 鲍靖华)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