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包头市石拐区以“红色石拐”党建品牌为统领,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针对区内老龄人口占比高、群众诉求多元化等问题,以在职党员进嘎查村社区报到为抓手,推动党员力量下沉、服务资源下沉,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机制创新,推动在职党员“沉下去、融进去”。报到机制不断完善,以4个城市街道为轴心成立区域党工委,连续6年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每个机关党组织包联1个村、1个社区、至少完成1件“微实事”;每个在职党员包联1户村民、1户空巢老人、至少完成1个“微心愿”,包含“两企三新”党员在内的23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向嘎查村社区报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推行“1+3+N”网格一体化服务模式,每个网格统筹1名网格长、3名专兼职网格员和楼栋长、单元长、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及嘎查村社区配备的计生助理员等“N”种力量,平时配合网格长开展走访巡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应急时就地转换服从村社区党组织统一安排,四级信访总量下降27.5%,参与抗洪抢险应急任务1400余人次。日常管理不断加强,制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积分项目细化为八大类19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积分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评优评先、个人年度考核相挂钩,确保“报到不走过场、服务不打折扣”。
坚持需求导向,确保为民服务“有温度、见实效”。每季度梳理资源、需求清单,匹配形成项目清单,实现“群众点单-村社派单-党员接单”闭环管理。聚焦“一老一小”,织密民生保障网,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义务送餐、专业助洁、助医等“六助”服务,开设“童心灵动四点半课堂”,面向幼儿开展绘画剪纸、户外拓展、绘本故事荟等志愿服务。聚力“急难愁盼”,攻坚治理硬骨头,党员牵头成立97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完成暖心煤发放、亮化灯维修、困难群体慰问等暖心帮扶560余次,农畜产品助销相关案例入选自治区“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聚合“资源力量”,打造服务共同体,整合住建、卫健、残联等多部门资源,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累计解决污水管网改造、温暖工程、休闲广场修建、健身器材增设等跨部门难题,领跑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全覆盖。
坚持常态长效,助力干部群众“身挨身、心连心”。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将21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列入县级干部党建联系点,形成县级领导直接联系村社、乡镇街道干部直接联系网格、在职党员直接联系重点户、嘎查村社区“两委”直接联系群众的四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格局,先后办成了便民集市、村社幸福餐厅、危房搬迁等170项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健全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提炼“四讲三算十送一办”工作法,通过集中讲理论、巡回讲经验、专题讲做法、普遍讲故事,直观算好区级宏观数据账、街镇中观统筹账、村社微观感受账,抓好送文艺、送义诊、送技术等十项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这件大事的方式,切实让群众真正感觉到党的先锋模范就在身边、党的关怀就在身边,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石拐区被列为群众教育整区推进示范区。完善考核指挥激励体系,在年度综合考评中赋予乡镇街道一定权限,对各部门单位为基层减负、赋能基层治理成效进行反向打分,并将群众评价融入其中,推动党组织堡垒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常态长效发挥。
下一步,石拐区将全面落实上级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焦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培优铸魂先锋淬炼行动,持续锻造靠得住、顶得上、过得硬的先锋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改革发展、加强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包头市石拐区委组织部 辛晓萌)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