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着力解决在乡村振兴中人才乏力、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旗”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环节发力,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建设乡村,积极打造人才促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选贤任能,注入“源头活水”。紧盯乡村振兴需求和人才缺口,为旗农牧和科技局等6家涉农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名,灵活开展柔性引才,把柔性引才作为集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柔性引进机制,目前,柔性引进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工业、乡村振兴发展等全旗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13人。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层层发掘进行“拉网式”摸底、“地毯式”排查,对本土“土专家”“田秀才”展开全方位摸排,坚持“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精准掌握本土人才现状,同时加大本土人才的回引力度,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吸引一批“手上有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建立察右后旗“人才智库”,征集各类人才517人,引导有专业特长的同志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面激活人才源头活水。
坚持育才造士,强化“人才引擎”。深化拓展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有序开展好“三服务一促进”行动,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基层服务,组织农牧、教育、医疗专家人才深入各苏木乡镇进行科技宣讲、业务培训、义诊等70余场次,培训群众2100余人次。持续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对摸排出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进行登记造册,将农技等培训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通过“人才+项目”,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专家教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高素质农民”“劳动力技能”等培训,初步构建覆盖全面、资源共享、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锻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本土人才队伍,推动乡土人才提质赋能,为察右后旗的各项产业发展加装“人才引擎”。
坚持才尽其用,勾勒“和美乡村”。坚持“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的原则,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积极推行“党建+”“互联网+”等新模式新途径,推动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通过“党建+金融”“党建+康养旅游”“党建+村企联合”等多样化形式,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马铃薯种植、肉牛肉羊养殖、奶制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夯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基。目前全旗8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委组织部 王晓栋)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