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将人才工作嵌入园区发展大局,倾力打造“引育用留”人才工作链,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以“引”为先,吸引集聚各类人才。高新区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全面落实自治区“六个工程”“六个行动”,组建急需紧缺人才引才工作服务队,赴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开展高校校园引才工作,招考事业编制人员8名,引进“智汇驼乡·鸿雁归巢”高层次人才2人。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带企入校、带岗入校开展校园招聘10余场次,强化“一企一策”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招聘对接活动,引进各类青年人才800余人。组织召开政校企交流会、院校招聘会等活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就业实践和人才培养基地,吸引47名毕业生来高新区实习、7名高校毕业生回村任职,实现“雁归高新区”双向奔赴美好愿景。
坚持以“育”为本,促进人才成长进步。高新区探索多渠道人才培育载体,依托博士工作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能力提升等培训班5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党政人才综合履职能力。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与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区内外10余所高校开展结对共建,选派32人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使人才教育培训活起来、实起来。实施本土高端人才培养,推荐2名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自治区人才类别认定、1名企业科研人才申报“英才兴蒙”个人项目,3名领导干部报名进修化工专业,选派3名干部到福州市跟岗实训,持续提高本地专业领域带头人水平。
坚持以“用”为要,搭建人才干事平台。高新区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作用,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挂牌成立内蒙古大学阿拉善高新研究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团队6个,开展服务活动5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60余个。围绕企业项目研发需求,引导鼓励企业与专家人才对接合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众创空间等36大类172家科技研发平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3家和15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增速居全盟第一,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各类人才发挥才智、干事创业。
坚持以“留”为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高新区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积极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转移服务活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为各领域人才提供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服务保障,着力营造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制定《企业招工引才十条奖励措施》,借助“春风行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养。开展“店小二式”精心服务,解决引进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住房和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建成那达慕体育公园、主题影院、特色商业街区等一批民生工程,举办职工运动会、消夏晚会、歌手大奖赛等各类文体活动600余场,有效增强人才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的建设办公室 杨占军)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