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嘎查村资金、资产、资源等集体“家底”,通过党组织领航、党员带头、机制创新三项举措,全面清理盘活嘎查村集体“三资”,有效夯实嘎查村集体增收基础,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坚持三级联动,构建党建引领“责任链”
旗委统筹强引领。由组织、农牧等部门成立清产核资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方法步骤、推进举措,为各地区“三资”清理制定任务书、施工图。同时将清理工作纳入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确保责任压实、任务落地。乡级党委抓攻坚。推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度,各苏木乡镇包片领导协同自然资源、农牧、林草等股站所干部组建清产核资工作指导组,深入一线指导办公,推动“三资”清理有序开展。村级组织抓落实。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统筹“两委”干部、监委会干部等村级力量成立“三资”清理工作组,采取“内业数据核账+外业实地测量”的模式开展清核工作,有效提升工作质效。
突出三个抓手,锻造党员攻坚“先锋队”
抓党员干部带头“亮家底”。开展“党员先行·三资清零”行动,要求村“两委”成员、党员中心户等农牧民党员签订“三资”清理承诺书,率先公示个人承包集体资源情况,主动退还多占土地。目前,全旗已累计签订党员“三资”清理承诺书5100余份,退还多占土地约2200余亩。抓党员先锋队一线“解难题”。充分发挥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村熟、事熟、人熟优势,采取“法律宣讲、情理调解、村规民约引导、协议规范”等措施,重点破解历史遗留的“口头协议”“人情合同”等问题,有效为“三资”清理“破冰”解困。抓党群监督促“阳光清理”。推行“党员联户+网格管理”模式,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监督员,定期监督各网格内“三资”清理情况,实施“线上微信群+线下村务栏”双公开,确保“三资”清理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全旗245个嘎查村全面启动“三资”清理,已完成嘎查村156个,清理未登记的集体土地30余万亩,清缴承包费2400余万元。
创新三项机制,激活资源转化“新引擎”
建立“数智管理+长效运维”机制。全旗打造集“信息录入-统计管理-数据应用-流转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三资”管理云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三资”的模式,实现集体“三资”信息数字化、管理规范化、应用便捷化。目前,平台已录入各类土地资源700余万亩、固定资产5万余台/套。深化“资源整合+产业发展”机制。将清理出的资产、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充分运用租赁发包、“一户一田”、建社办企等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八种模式,通过发包、流转等方式,在集中连片土地或棚圈厂房中,规模化发展牧草、杂粮杂豆、肉牛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打品牌、促经济。创新“资金分配+滚动发展”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各地区党组织因地制宜制定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或制度,将集体经济收益按照一定比例作为群众公益金、产业发展金和村级组织管理费用等,深化“清理盘活-集体增收-反哺群众-持续发展”闭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 甄天旭)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