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破解“两企三新”党员教育覆盖面不足、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等难题,通辽市开鲁县紧扣“两企三新”党员队伍特点,通过靶向育才、创新载体、优化机制,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员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定制”精准滴灌,破解教育供需错配难题。组建由组织部门牵头,行业党委、企业负责人、党员代表参与的调研专班,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组织部门抓统筹、行业党委抓落实、企业支部抓具体”的三级责任体系。针对“两企三新”党员需求多元分散的特性,实施“需求画像”工程,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建立涵盖岗位需求、技能短板、学习偏好等12项指标的党员需求数据库。推行“清单式”教学,党组织列资源清单,整合党校师资、企业导师等优质资源;党员提需求清单,明确个性化学习诉求;培训机构制课程清单,开发涵盖数字经济、安全生产、纠纷调解等17门定制课程。选派39名党建指导员驻企蹲点,充当“理论辅导员”“需求调研员”,及时反馈党员学习动态和企业发展诉求,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精准落地。
“沉浸+场景”立体赋能,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局限。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定式,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建设“红色+产业”双主题教育基地,将本地麦新红色文化资源与特色产业发展历程有机融合,邀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开展“车间课堂”“项目教学”等沉浸式培训。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企业车间等阵地,在生物医药开发区设立“红色车间课堂”,打造3个“车间微党课”示范点,把生产线变成教学现场,由技术骨干党员担任讲师,将理论知识融入生产工艺讲解,开展“技术攻坚中的党员担当”等现场教学23场次。在快递联合企业、外卖站点打造“暖‘新’学习角”,设立“移动课堂”,利用早晚交接班时间开展15分钟“微宣讲”,形成“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实景课堂”立体教学网络,将党的政策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行业故事。目前,累计开展现场教学87场次,覆盖党员2600余人次。
“孵化+考评”闭环培育,构建长效成长支持体系。建立“教育培训+实践孵化+成长激励”全链条培育机制,实施“头雁培育计划”,选拔64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群众基础扎实的优秀党员纳入重点培养库,搭建“师徒结对”平台,安排企业高管、党建专家双导师结对指导,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双促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两企三新”党员在技术攻关、安全生产、志愿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围绕党员在技术创新、服务群众、推动企业发展中实际表现,开展“先锋指数”测评,对表现突出的党员授予“技术标兵”“服务之星”等称号。同时,建立“以赛促学”机制,举办“党员创新技能大赛”“党建引领发展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党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累计培育出行业技术标兵5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3名,有效激发党员队伍内生动力。(通辽市开鲁县委组织部 张莹 魏小薇)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