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同夭乡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以组织优势凝聚合力,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通过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制度先行、全员攻坚、宣传赋能”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过程,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向纵深突破、向实处扎根,全力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挂图作战明责任,构建防治“责任网”。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推动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战图,将耕地、养殖场等重点区域纳入网格化管理,“一村一策”明确各村责任主体,细化防治目标与任务清单,明确地膜清理回收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量化指标,以责任倒逼任务落实。建立包联责任制,由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划定责任区域163个,落实“定人、定责、定区域”管理机制,确保污染防治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全域排查促整治,打响环境“保卫战”。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员攻坚。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党员、网格员等开展全域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推广“机械捡拾+人工清理”模式,聚焦农业废弃物暂存点、养殖场、沟渠、田间地头等关键区域,重点清理乱堆乱放的农药包装、废弃农膜、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同时,对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确保粪污规范处置,从源头减少污染隐患。
多维宣传聚合力,共筑环保“同心圆”。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开展宣传教育。线上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大喇叭推送防治知识、政策法规;线下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讲解面源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行动。设立举报热线,鼓励村民监督污染行为,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下一步,大同夭乡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同夭乡 张艳荣)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