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扎实推进党员联系引领群众工作,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党员联系引领群众“五双”工作法,明确党员联系群众的五个步骤和问题反馈的五个流程,推动全县党组织常态化下沉一线,各级党员经常性“主动下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基层问题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明确五步骤,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为保证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制定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具体工作举措,使188个村、15个社区群众得到精准覆盖。一是党员底数“准确化”。按照单位性质、职业情况、居住地等要素准确统计各单位和各村(社区)实际党员数量并汇总,结合党员单位属性,梳理业务服务对象,压实在职党员干部“单位+社区”双重身份责任。目前,全县1.5万余名党员基本信息摸底工作已精准完成。二是分配包联“合理化”。根据社区党员群众比例,动态调整包联单位,统筹调配党员力量,明确每名党员包联13户住户、服务30余名群众,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全程跟踪服务,实现党员力量合理分配与服务群众全覆盖。三是联络名单“细致化”。制定党员联络表,明确每名党员包联的具体户数、住户门牌号等详细信息,同步标注党员个人电话、所属党组织及居住地址。通过双向信息精准对接,搭建党员与群众高效沟通桥梁,推动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四是网格治理“规范化”。构建“红盾先锋”快速响应机制,在原有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基础上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划定15个社区192个网格、188个村722个网格。组建“党员+网格员”服务小组,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引导党员深入群众中间,确保群众诉求快速提报、快速解决。五是工作落实“制度化”。制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参考,对参与工作积极、解决诉求及时的党员予以表彰,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督促党员常态化联系群众。
规范五流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
制定“群众提报-党员接收-党组织研判-业务单位处置-闭环反馈”五流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落细。一是群众诉求“有渠道”。搭建“邻里议事会”群众议事平台,同时发挥包联党员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在与群众“拉家常”中主动收集诉求。以湖西社区为例,今年依托“邻里议事会”已接收群众诉求10余件,收集民情民意20余条,实现“听民意”“解民忧”的同步并行。二是党员接收“有分类”。包联党员对收集到的问题诉求详细记录,形成问题清单。将群众诉求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能现场解决的当即处理,对复杂疑难问题及时上报党支部。截至目前,共化解重难点问题220个,切实提升了为民服务的实效。三是问题诉求“有研判”。党支部在收到上报诉求后,第一时间召开支委会,组织班子成员开展集体研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围绕诉求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重点工作计划,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动问题落实解决。比如天源三期小区施工遗留的土堆影响环境与出行,成为“老大难”问题。湖西社区党总支接到诉求后迅速响应,召开支委会并向县审计局求助。在多方协作下,土堆被及时清理,切实解决了居民困扰。四是业务单位“有处置”。业务单位接收诉求后,根据群众诉求的复杂情况与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分类,科学划定办理时限,以高效的执行力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响应。目前,全县已协调处理生活垃圾焚烧、路灯增设、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 200 余件,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五是办理结果“有反馈”。业务单位定期向党支部反馈办理进度及结果,党员通过走访、微信等方式同步向群众反馈,形成“收集—分类—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全链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深化“五双”工作法,以点连线,连线成面,织就覆盖全域的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网络”,将基层问题“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始、息访在县域”,擦亮党员联系引领服务群众的“突泉品牌”。(兴安盟突泉县委组织部 徐源)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