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乌海市海勃湾区委组织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对日常调研发现“吹哨报到”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哨如何来、哨如何吹、哨如何应、哨吹不动”等问题进行优化提升,将原有停留在纸质流转、运行缓慢的“吹哨报到”机制升级为线上处置运行平台,形成由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工负责、镇(街道)属地管理、纪委倒查责任追究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动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吹哨”87次,协调解决痛点、难点问题76件,应哨办结率87.3%。
一是搭建线上运行平台,解决“哨如何来”的问题。以“海区E家”为基础,把职能相近、设置零散、各自为战的12345服务热线、政务服务数据、民生服务、公安人口信息整合起来,建设成为“海区E家”吹哨答卷线上处置平台,印发《关于邀请参与入驻海勃湾区“吹哨答卷”事件处置系统平台的函》,安排条管、市管、区级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专业力量入驻办公。将原有各类执法事项,向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延伸,实现“单一行政执法吹哨”向“综合统筹治理吹哨”转变,按照“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运行模式,将哨声收集、事件办理统一由区域治理中心承接交办,形成“出卷—吹哨—应哨—答卷—交卷—评卷”工作闭环。
二是健全镇街吹哨机制,解决“哨如何吹”的问题。于2024年9月份制定《海勃湾区关于健全“三哨”机制,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以三个明确从制度层面解决“哨如何吹”的问题。明确吹哨主体。针对权责边界模糊、镇街自身无力解决、没有执法权限或缺乏专业执法能力等问题,赋予镇街“吹哨”权限,直接向相关部门“吹哨派单”,切实为“马”赋能。明确吹哨内容。聚焦经济就业、民生福祉、矛盾纠纷信访、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暴露基层问题的5类非干不可事项,把“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作为推动落实中心工作、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明确吹哨流程。建立“群众随手拍吹哨-村社区、镇街道解决或研判经海区E家平台吹哨-相关职能部门应哨”的吹哨流程,并把镇街道审核同意是否向有关部门吹哨作为吹哨报到的“前置条件”,防止吹哨随意化、简单化。
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解决“哨如何应”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确认、分类处置的原则,要求镇街道对村社区、网格员、热心人上报的事项进行把关,根据职能职责对事项类别进行研判分析,确定是否纳入“吹哨”事项,并及时启动“吹哨”程序。针对情况复杂,需多个部门协调联动的事项,经由司法、编办研判后交由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对“吹哨”后仍不能较好推动解决的事项,通过亮“红黄”牌响应机制进行督促提醒,并由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全程监督考核。
四是建立线索移交机制,解决“哨吹不动”的问题。牢固树立“哨声”就是群众诉求、“报到”就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亮“红黄”牌响应机制,对个别部门应哨推诿扯皮、亮起“红牌”的事项直接转交纪委监委“阳光+”基层公权力大数据平台当作干部不担当、部门不作为问题线索进行立案调查,以执纪问责倒逼相关部门到一线解决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让党组织的威信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得到加强,让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机制实行以来,因亮起“红牌”移交纪委应哨不力事项12件,已解决事项8件,正在推进事项4件。(乌海市海勃湾区委组织部 刘中显)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