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游走在兴安盟突泉县蛟流河畔,清澈的河水蜿蜒东流。在突泉县六户镇六户村,保洁员于树清正在清理河岸两侧卫生。
“我觉得这个工作特别适合我。我每天的工作是负责这片区域的环境卫生,离家近,能照顾家。”于树清笑着说。
由于家里耕地有限,加之年龄偏大,于树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通过选聘,她成为乡村公益性岗位的一名保洁员,解决了她的就业难题。
突泉县六户镇把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作为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了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保障作用。
“六户村公益岗保洁员一共有17人,这些岗位以脱贫户为主。上岗之前,村里会组织培训,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六户镇六户村支委委员范红香介绍。
突泉县严格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原则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并实施动态管理,优先安排有意愿、有劳动能力且无法外出、无业可就、无固定收入的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中的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实现增收。2025年,突泉县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800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突泉县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用一个个公益性岗位托起民生“稳稳的幸福”。
今年47岁的白占云是一名长期失业的大龄人员,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得知突泉县城镇公益性岗位正在招聘,便递交了申请,经过审核和面试,她被录用为突泉县公安局的一名保洁员。
“以前总打零工,不稳定。现在通过城镇公益岗上岗,还给交五险,这个活儿我必须得好好干。”白占云高兴地说。
同样通过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收入的,还有2022年毕业于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刘帅。刘帅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看到了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他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选聘,6月初刘帅成功上岗,成为突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
“在单位,我主要负责个体户和企业注销、变更等业务,对我来说不仅是对我自身价值的考验,更是让我重拾自信心。”刘帅说。
近年来,突泉县始终将稳就业、惠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精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及技能特长等信息,关注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确保岗位与人员精准匹配,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2024年至今,突泉县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累计就业396人。
“城镇公益性岗位是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项重要援助指标。2025年,突泉县第一批城镇公益性岗位累计开发130个,重点解决县内6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月份共有93人签订公益性岗位合同,奔赴岗位工作。”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中心城镇就业服务股负责人李胜菊说。(兴安盟突泉县融媒体中心 曾令刚)
[责任编辑:任丽华 校对: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