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包头市青山区:“3C”赋能流动党员管理 让“候鸟”归巢更暖心

创建时间:
2025-07-25 21:05:32
来源:
北疆先锋网

在包头市青山区,1739名流动党员如同迁徙的候鸟,跨越地域界限追寻梦想。近年来,针对流动党员群体存在的“组织覆盖难、日常管理难、教育实效难、先锋作用难”等现实问题,青山区创新构建“3C”管理模式,通过“覆盖、连接、成长”三维发力,打造“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红色家园,让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力量。

Coverage:全域覆盖,构建动态跟踪网络,让流动党员“身有归处”

青山区建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实施“月度跟踪、季度统计、年度更新”机制,精准掌握每名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就业情况、联系方式等16项核心信息,确保“进出”有数、“去向”有底。针对各领域流动党员,创新推出“码上归队”行动,通过“青山人青山事”公众号发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内含全区流动党员报到联系点信息,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一键归巢”。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断线风筝’,现在党组织主动找我,连换好几次工作的地方都能及时更新信息!”在呼和浩特从事电商行业的流动党员小张感慨道。2025年,青山区通过动态排查新增纳入管理流动党员237名,转接组织关系152人,真正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青福镇赛汗社区党支部通过定期电话联络,让流动党员张阳在外地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他激动地说:“社区工作人员经常问我工作生活有没有困难,就像家人一样贴心!”

Connection:双轨连接,打造“云端+地面”矩阵,让学习教育“触手可及”

针对流动党员学习难集中、活动难参与的问题,青山区打造“云端学—实地学—联动学”立体化教育体系。线上依托“青山先锋学院”平台,开设理论学习、时政热点、党史学习教育、榜样力量、党务指南等五大板块,目前已经连续推送156期精品内容,实现党员教育“随时可学、随处可看”。线下整合全区党性教育阵地资源,形成5条“党建青山行”党性教育路线,同时在流动党员集中区域设立“红色驿站”,配备理论书籍、视频设备,打造“15分钟学习圈”。

“我在深圳出差时,参加了流动党员‘12个一’线上主题党日活动,还和内蒙古本地的党员连线讨论,感觉从未离开党组织!”流动党员赵罡展示着手机里的学习记录。科学路街道正翔社区工作人员王丹丹通过微信为流动党员赵春梅送学上门,生动诠释了“流动不漏学”的承诺。此外,青山区创新“远程联学”机制,组织流动党员与本地党员结对促学,今年已开展线上交流活动4场,解决思想困惑20余个。

Cultivation:多维成长,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让先锋模范“大有可为”

青山区将流动党员纳入网格治理体系,设立“政策宣讲员”“邻里调解员”等特色岗位,鼓励其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群众。同时青山区发现许多外出流动党员在发达地区务工、经商、就业,在知识、技术、资金等方面有许多优势,鼓励其将在外工作创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归类,围绕基层党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民生保障等方面出谋划策,已收到有用建议100余条。

“有次深夜接到独居老人突发疾病的求助电话,我立刻调头免费送医,老人康复后还专门到社区表扬我!”自由路街道的网约车司机党员王建军,主动将私家车挂牌“党员示范车”,在车内配备急救包、充电宝等便民物品,并加入社区“民情速递”队伍。他利用接单间隙收集居民诉求,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街头路灯维修,累计反馈问题42条,协调解决38条。王建军的事迹被当地报纸报道后,又带动12名司机加入了流动党员服务队。

从“断线风筝”到“云端归巢”,从“异地游子”到“治理先锋”,青山区以“3C”模式织就的红色网络,不仅让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归属的“坐标系”,更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当1739面“流动的旗帜”在第二故乡高高飘扬,他们用行动诠释:党员身份从不因地域而褪色,先锋作用更因流动而闪耀。这座用创新与温度构筑的“红色家园”,正吸引着更多“候鸟”党员主动归巢,在祖国北疆的天地间书写新时代流动党员的初心答卷。(包头市青山区委组织部 王英岚)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