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指引下,内蒙古牙克石市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干部素质、强化履职能力的关键举措,精准定位需求、创新设计形式、推动全员覆盖,持续激活培训效能,打造"全链条"干部教育培训新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定位需求,提升教育培训“精度”。紧扣主题主线,将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培训首要任务,持续强化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聚焦“一盘棋”统筹谋划。落实《全区干部、公务员和党员基本培训的工作意见》,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统战等18个部门联合制定《牙克石市2025年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班次计划》,全年设置进修班、专题研讨班、专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45期,形成“分类别、分层次、全覆盖”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多元化”融合增效。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培训始终,作为首课立标杆、主课抓深化、必修课强根基。同时深度融合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三级党委决策部署,推动培训内容与上级要求同频共振、与基层实际精准对接,让理论学习有高度、专题辅导有深度、实践指导有力度。实施“全链条”调研提质。构建“训前问需、训中问计、训后问效”全链条管理机制:训前通过分层调研、靶向问需,摸清干部“本领短板”和“事业需求”,精准制定培训计划;训中依托“三个带来”交流、互动研讨,根据学员建议,动态调整课程与教学,推动供需协同优化;训后围绕“学用转化”评估,既看授课、师资质量,又追踪返岗实践效果,推动形成“需求—供给—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实现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让成果切实转化为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实效。
创新形式设计,丰富教育培训“维度”。始终锚定中心任务、紧扣发展大局,持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着力实现多元多维覆盖。“线下+线上”同频共振。统筹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灵活运用集中授课、网络直播、平台推送多元方式。今年以来,举办“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科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重点班次19期、培训3000余人次,推送“北疆云讲堂”网络直播课程10节,组织“内蒙古干部网络学院”专题学习4期,干部实现“随时学、掌上学”和“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借智区外优质资源,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理论功底深、授课能力强、课堂反响佳的专家来授课,帮助干部拓宽视野;选派48名党员干部赴厦门、呼和浩特等地参与上级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头雁飞+干群随”协同赋能。不断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市委主要领导亲授“开班第一课”,全市305名科级干部上讲台授课,覆盖党员干部1.6万余人(次),推动“一把手”带头讲经验、示范做表率;建强市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组织党校教师、专家学者解读理论政策,领导干部、行业骨干分享实践案例,先进模范、两代表一委员讲述事迹精神,统筹专职教师打造地方特色课程、案例教学课程3节,兼职教师打造实践类课程17节,推动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推动覆盖全员,拓宽教育培训“广度”。坚持部署“一盘棋”、推进“一张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积极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坚持分级负责与分类管理相衔接,层层健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责任链条,构建起“市委统筹、组织抓总、部门履职、全员投入”的全方位工作格局,通过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促进镇街、市直单位、基层党组织等多方协同联动,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组织效能。健全科学规范制度机制。坚持从严治学,实施学员标准化管理与考评体系,市级主体班次推行干部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双测”“双补”机制。依托“数智干教”平台建立科级干部脱产培训数字化档案,将培训表现作为年度考核、任职考察、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对科级以下干部培训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结果纳入领导班子日常考核,促进教育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深化地林共建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地林干部教育培训合作,借鉴图里河地区地林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成功经验,在涉林镇探索新建2个地林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联合开发涉林特色课程,共享地林双方师资力量,让培训更贴近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基层教学质量,为地林干部协同履职、推动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委组织部 胥娜 孟佳慧)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