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近年来,多伦县创新组织形式,抱团发展产业,通过推行“党支部+”、“联合党委+”的“合作·联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组织发动等作用,以多伦诺尔镇“联合党委+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和西干沟乡“联合党委+联合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代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扶贫攻坚、集体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多伦诺尔镇德胜农业联合委、
多伦县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
一、现实背景
人均耕地少、亩产效益低,经济发展困难、信访问题突出,年轻外出打工、老弱留守乡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些已经成为农村生活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何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多伦县依托“北疆先锋”工程,大力实施“富民党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度挖掘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合理创新乡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非建制性联合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力发展抱团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经验做法
党支部引领,凝心聚力,推动特色产业。多伦突出组织引领,深挖自身优势,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以多伦诺尔镇为例,抓住城边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和出产蔬菜新鲜、品质好的特点,城镇周边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和地域优势,通过“三向培养”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品行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员和干部队伍中,转变工作思路,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运用“3421”工作模式(即三访、四议、两公开、一反馈),综合考虑缺乏技术、单打独斗不成规模、难以持续发展等因素,拓展思路,因地制宜,先后成立北越种植专业合作社、鱼淖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巨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整合闲置土地、扶贫资金、项目资金,建设日光温室大棚,采取精耕细种、科学管理等措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出产蔬菜。以西干沟乡为例,依托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的小石砬村为中心,联合全乡14个村专业合作社成立金界壕专业种植合作联合社,以木耳、灵芝、花菇等菌类产品的培育种植为特色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利益分红,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点产业。
北村北越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
双井子村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大棚
联合党委整合,创新模式,抱团规模发展。为有效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保障程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打破分散种植单打独斗的局面,深化“合作·联合”理念,多伦诺尔镇以北村为中心,在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蔬菜种植基础条件较好的北村、南村、双井子村和新仓村组建非建制性联合党委,即多伦诺尔镇德胜农业联合委,把党组织建在蔬菜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中,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的“联合党委+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抱团发展蔬菜产业模式。同时,在联合党委的领导下,组建多伦县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点解决传统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品质差、经营分散、资源浪费的难题,从新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田间监控、产品包装、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售后追踪,整个过程始终服务于广大农户,按照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农资、统一防控、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机制负责农产品生产经营,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监控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同样,西干沟乡在联合社的基础上,同步成立金界壕专业种植联合社联合党委,建立“联合党委+联合社+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挥非建制性联合党委的组织优势和整合作用,通过多伦县同顺康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化市场化管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北村党支部五蔬苑蔬菜种植基地鸟瞰图
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实现立体式发展。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全面发展。在多伦诺尔镇德胜农业联合委的带领下,多伦诺尔镇北村为中心,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注册“北越”商标,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先后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京东集团线下超市等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引进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种植技术,成立蔬菜医院,极大的提升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引进电子商务,进一步扩宽农畜销售渠道,打开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经营利润;依托多伦县全域旅游,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发展集养牛、餐饮、住宿、采摘等“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以北村为例,规划建设有机蔬菜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旅游观光示范区、综合配套产业区4个产业片区,现已建成日光温室90座,实现年产值500万元,蔬菜品种达26种,且100座日光温室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将全部种植有机蔬菜,面向京津冀高端市场,年产蔬菜量达300万斤,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同样,金界壕专业种植联合社以小石砬为中心,2018年种植木耳、花菇、灵芝菌棒工170万棒,并试种成功新培育的珍惜菌种羊肚菇50亩,预计2019年菌棒生产将扩大到300万棒,并利用菌棒废弃料为原料筹建有机肥厂,依托菌类产业逐步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基地、高原使用菌生产示范基地、返乡人员干事创业示范基地等“四个基地”,构建育种、种植、仓储、物流、检验检测、推广营销等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金界壕专业种植联合社食用菌喜获丰收
三、取得成效
一是找到了基层党建的有效载体。“党支部+”、“联合党委+”的“合作·联合”模式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党组织工作有抓手,专业合作社显活力,乡村振兴有希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打造了完整产业链条。依托“党支部+”、“联合党委+”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优势,建立、发展和壮大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实现了产业催生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通过打造特色产业由田间到餐桌所经历的种植、采购、销售、食品加工、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联合”模式通过选好带头人,提高了农村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号召力和领导力。联合党委主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方向、争取项目、对接企业、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专业合作社负责产业推广、搭建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平台,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公司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关、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农户实现种植收入、入户分红收入、劳务收入、土地租赁收入及旅游收入等,“合作·联合”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组织、信息、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农技推广,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
四、经验启示
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
一是推行“合作·联合”工作模式,为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搭建了广阔舞台。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规模生产、引领农民增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效弥补了乡村级组织在发展经济中“想做又做不了、能做而做不好”的问题,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探索中示范引路,在发展中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契机,把党组织及时融入合作社中,使之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组织就能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在实现惠民富民、得到群众拥护中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推行“合作·联合”工作模式,为建设强村富民的新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组织寓于群众之中是我们党多年来的群众工作法宝。“党支部+”、“联合党委+”的“合作·联合”模式正是着立足于产业党组织这个“联结点”,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群众的行为,转变群众的观念,在群众中形成合作团队,引导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发展。按照“合作·联合”的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既能为合作社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发展意识,加快增收致富步伐,还能通过党员群众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三是推行“合作·联合”工作模式,为拓展农村党建领域、提升农村党建水平做出了生动实践。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党支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方式也不断在变化,但仍然存在服务群众能力滞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缺乏有效抓手等问题。推行“合作·联合”模式,村级党组织可以在产业富民中有效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通过把党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优势渗透和拓展到合作社、公司、种植基地中去,能够有效引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只要我们适应发展形势,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同农村发展有效结合,围绕产业创新组织载体、活动载体,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实现农村党建水平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