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铁木尔萨那:坚守戈壁三十载的文物“管家”

创建时间:
2021-02-03 10:04:45
来源:
学习强国

在阿拉善盟,有一批文物工作者,他们的足迹遍布茫茫戈壁,对散布在戈壁的文物遗址如数家珍。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对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能看到“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信念。铁木尔萨那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物工作者铁木尔萨那(图片来源 阿拉善左旗文物局)

1990年大学毕业后,铁木尔萨那被分配到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以下简称“阿左旗”)乌力吉苏木文体中心工作,从此文物工作便与他结缘,一辆摩托车,一台相机,颠簸的路途、恶劣的天气与他相伴,荒芜的大漠中总能见到铁木尔萨那“孤零零”的身影。他每个月坚持巡查乌力吉、银根两个苏木的文物点,凭着满腔热血,守护着戈壁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边境地区一干就是30年,被誉为戈壁文物的“大管家”。

铁木尔萨那是个有心人,他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访牧民,搜集非遗和文物遗址线索。只要有蛛丝马迹,不管多远他都会亲自去查看。为了摸清每处文物遗址的基本情况,他不断学习积累文物知识,对文物遗址鉴定的准确性得到了行家的肯定。

有一次,铁木尔萨那在牧民家做客,他发现很多牧民修建羊圈、水井的石头上有特殊的花纹,常识告诉他,这可能是一种远古文物,他立刻把自己的发现上报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邀请北京考古学者到乌力吉苏木境内考察,对铁木尔萨那发现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石器加工遗址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很少见的遗址”。在听了国内知名文物专家的评价后,铁木尔萨那更加坚定了看护好文物和发掘文物遗址点的决心。

后来,铁木尔萨那被任命为文化站站长,为了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思想认识,他每个月坚持巡查乌力吉、银根两个苏木文物点,利用“草原书屋”“户户通”“村村响”设备向农牧民一遍遍宣讲文物的重要性,做到了边境牧户无一户遗漏。

一位牧民告诉笔者,他曾经只是觉得这些带花纹的石头好看,并不知道是在讲述远古的故事,而铁木尔萨那总是一遍遍讲述,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013年,铁木尔萨那组织乌力吉、银根两个苏木的8位牧民成立“乌力吉银根志愿保护文物队”。2015年,铁木尔萨那被评为国家级长城保护员,同年,他正式组织成立“乌力吉银根驼峰文物保护队”。目前,两个苏木六个嘎查的五十多个文物遗址点,由铁木尔萨那和队员们共同守护。

奋斗者自成风景。如今,铁木尔萨那用了10年时间在阿拉善北部地区共发现文物遗址点27处;搜集整理出“阿拉善国际红色秘密通道”等相关遗址内容,有些发现文物价值很高,如有一处叫乌兰呼都格的蒙古包驿站,没有建筑遗址,只能通过饮水井去寻找,原来驿站遗址曾被洪水淹埋。他的发现为研究戈壁近现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些年来,为了彻底搞清戈壁上存留的文物遗址,铁木尔萨那从阿左旗巴音浩特往北沿着驼道走到班定陶勒盖驿站遗址,再往北走到原阿拉善和硕特边境线乌嘎吉音查干陶鲁盖哨所等15个驿站,蒙古国与中国边境军事管理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走访了当地许多老人,记录描述每个驿站的情况,结合自己实地勘察,将每个驿站的房屋建筑遗址情况进行素描,画出了每个驿站的原始地形图。总结研究了原阿拉善和硕特旗官道驿站、苏木道驿站、盐道驿站、临时驿站的分布等情况,对本地区文物保护挖掘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他所在的文化站被授予自治区先进文化站称号;2006年和2017年被授予自治区十佳文化站称号,并先后多次获得旗级一、二、三等文化站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盟旗级基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

铁木尔萨那说,这些文物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收获。铁木尔萨那在一望无垠的阿拉善大戈壁默默奉献了三十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像金子一般在茫茫戈壁熠熠生辉。(赵潇雨)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