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赤峰市红山区:全力提升村民幸福感打造宜居新农村

创建时间:
2021-07-20 15:45:16
来源:
赤峰日报

一排排整齐的村居,一条条硬化的道路,描绘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美丽乡村新画卷。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提升农村的软硬件建设,让广袤的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着眼规划引领 推进产业群

近年来,红山区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坚持规划在前、政策支撑、要素统筹大保障,出台了系列奖补办法,鼓励设施农业、景观农业、生态经济林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指引,按照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定位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了花卉、大樱桃、蛹虫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成功申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和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79565.64万元,各类蔬菜总产12.5万吨,家畜存栏5.5万头(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农产品7个,地理标志授权使用3个,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105家。截至目前,全区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0%,带动本地及周边农牧户20万户左右。

着眼城乡建设 推进环境美

红山区积极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工程、农家书屋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城市要素迅速向农村流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涌现出越来越多集自然、休闲、文化、旅游、养老于一体的城乡无差别美丽乡村。

为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红山区以进入全国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新改建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17处,承办卫生计生、农业服务、劳动保障、民政救助等12类74项业务,实现了“一个身份证号”全程、“一站式”服务、“一个网络”通办的“三个一”工作目标。

2014年以来,红山区村基础建设累计投资7.28亿元。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模式,受理党务办理、卫生计生、农业服务等12类42项服务事项,实现孩子上学、治疗小病、购买农资、学习技能、矛盾化解和办理审批事项“六个不出村”。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投资3.54亿元,打造一条赤新线和306国道沿线百里观光画廊,建设叠翠台、杏花台、秋实谷等景点11处,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处、巩固提升13处,铺设通村组道路和街巷359公里,26.3公里赤新旅游公路全线通车,推进水暖电气讯综合管网向农村延伸,提档升级便民连锁超市20个,1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厕1500个、公厕88个、垃圾点103处、垃圾压缩站5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

着眼绿色增收 推进村民富

红山区紧紧围绕“花菜粮菌药”五个产业,通过“引户入园、社企合作、主副结合、寄养托管、一村一品”五种形式,引领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增收,覆盖率达100%,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8年,佟明阡禾杂粮杂豆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和聚骐杂粮产业化联合体获得了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称号。2019年,佟明阡禾杂粮杂豆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获得自治区级示范联合体称号。

红山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走向全面振兴,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着眼文化引领 推进乡风淳

近年来,红山区在村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同时大力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文明家庭、红山好人、道德模范等推选及学习宣传,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扎实推进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围绕“一学二建三带五改五提升”,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32个责任单位和部门。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钟镇编排了舞蹈《丰收的喜悦》,创作了音乐快板《礼赞杨家湾》、说唱《新脱贫农民唱喜事》、歌曲MV《新天新地新农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已在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扎实推进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出线上文化活动14场。开展送文艺演出、送春联等活动80余场。对三道井子村文化馆图书馆分馆进行提档升级建设。为5所乡村幼儿园配发书包150个、图书900册,27个草原书屋图书更新,新增配备健身设备15套,建设健身广场2处,提标文化室和卫生室35处,建成文体广场42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通讯员 陈秀俊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