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赤峰市林西县:“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大文明”

创建时间:
2021-08-02 09:36:14
来源:
赤峰日报

“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可以攒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真是两全其美呀。要说这积分真是好,不仅实惠,还有面子。”在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的爱心超市,村民杨庆茹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着她用积分从爱心超市换来的生活用品。

富康新村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积分评比促使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树立了全新的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富康新村爱心超市已兑换近2万积分,200多名村民参与其中。

富康新村只是林西县通过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林西县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创新推行了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法,对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评分,让群众的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

“其实,我们村很多村民对积分能兑换多少东西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这份荣誉。”林西县官地镇下官地村的脱贫户曹玉良一边打扫村里的街道一边介绍,“现在清扫一遍村里的主街小巷,比以前时间缩短了一半,主要是大家都开始关注村里的卫生情况,不少村民自发当起了卫生监督员,一方面能获得积分,一方面还能获得美誉。”

小小的积分卡,让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防止返贫的意识在林西县迅速发酵,催生了 “比富裕、比和谐、比美德、比环境”的热情,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林西县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体系和防致贫返贫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

在创新帮扶机制方面,林西县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围绕全县菜、果、药、牛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种植养殖基地、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结合乡村振兴等,支持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这些人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我们将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与积分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立爱心超市,引导群众用双手挣取积分兑换商品,激发群众致富热情。爱心超市实行‘以各种捐助为资源、以超市运作为模式、以积分兑换为管理办法’的工作模式,主要针对五保户、低保户、脱贫户,采取‘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使爱心超市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渠道。”林西县乡村振兴局统计监测股股长王丽娜告诉记者。

林西县大井镇中兴村的脱贫户郭庆仁已经65岁了,但他依然义务帮村里清理卫生,这让他在积分榜上长期高居榜首,也获得了乡亲们的尊敬,他被村民们推举为村里的保洁员。提起现在的好生活,郭庆仁喜上眉梢:“我现在有了保洁员这份工作,一年收入8000多元,平时打扫卫生的时候,捡的废品也能卖钱,还能获得积分,日子过得特别有奔头。”

积分引领,美丽乡村“活”起来。明亮的灯光、欢快的节奏,成了夜幕下大井镇中兴村的主旋律,四面八方赶来的男女老少各自成队,在体育场上进行各种球类项目运动。刚运动完的村民江浩告诉记者:“我把自家的几亩土地流转给村里后,在镇里小学后勤部工作,每天傍晚打篮球,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运动锻炼不仅身体强健了,大家的交流也多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除了体育队伍,村民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广场舞队,逢年过节村民就自发组织起来表演节目。这些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村里的风气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农村不仅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走出酒桌、牌桌,爱上了体育锻炼、技能学习,也有不少村民自觉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团结邻里、扶危济困。“积分制+N”模式在全县各村组有了更生动的实践。

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旺起来了,村民间的交流多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以前村事务是“要我参与”,如今是“我要参与”;以前是“任务命令”,如今是“激励引导”。截至目前,林西县34个行政村七千多名村民形成了争积分、比贡献、抢先进的良好风气。小小积分卡让村民在思想认识上从“站着看”变成了“带头干、争着干”,村里人居环境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转变,家家户户争做秀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形成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导向。(记者 南丁 特约通讯员 李晓军)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