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什克腾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高浩然
勇于自我革命,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党,是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激发磅礴奋进力量,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担当尽责上,落实到组织工作中,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坚持立根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
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政治标准是第一要求,必须坚决扛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扎根铸魂。要突出鲜明的政治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各类培训班次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突出学习的常态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列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态化学习内容,推动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突出生动的实践性,线上依托“网上党校”“指尖课堂”等平台,用好用活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实现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推动教育培训“上接天线”;线下依托文史馆、红色教育基地、实训基地等载体,多渠道加强党员干部实践历练,推动教育培训“下接地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走心走实。
突出固本强基,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大力培塑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要全面落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部署要求,以实施基层党建“三项提升工程”为载体,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以“基层党建整治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集中精力抓好基层党建“四个专项整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以“组织体系固本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夯基础、固堡垒,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深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以“最强党支部”建设为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党的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党员队伍优化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优结构、提质量,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牧民、高知识群体、“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深入实施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进一步拓宽党员历练渠道,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服务本领,逐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坚守政治担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聚焦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功能,以旗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着力选拔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突出政治“硬标准”,把好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关口”,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树立正确“风向标”,突出注重基层、注重实践、注重人岗相适的用人导向,继续从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招商引资的火热实践、疫情防控一线和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工作现场考验干部、识别干部、发现干部,把更多经过实践检验、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提振干事“精气神”,突出严管厚爱,持续优化“三位一体”实绩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强化人才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要以更大的力度引才,深入推进“鸿雁引才”计划,组织实施好“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工程”,加强与青岛农业大学、黑龙江农科院等高校的战略合作,着力围绕矿产冶金、煤基化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引进专业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要以更实的举措育才,立足人才强旗发展战略,实施“人才培带”工程,组织旗乡村三级干部、高精尖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深入田间地头、工矿企业、产业园区讲技术、传经验,培带“土专家”和“田秀才”,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要以更优的政策留才,注重发挥市级招才引智工作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行零障碍服务体系,在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才,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疏通流通渠道,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