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丁香花开 | 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于常友:退休不褪色 余热映初心

创建时间:
2022-04-30 10:59:18
来源:
草原客户端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镇国光嘎查,只见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袅袅炊烟,远处传来“哞哞”的牛叫声……美妙的乡村风光,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每当说起国光嘎查的变化,村民们赞许的目光,无不投向他们的带头人——于常友。

从2000年起,于常友连续三届担任科右中旗高力板镇国光嘎查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他身兼数职,不辞劳苦、乐于奉献,于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他一如既往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给乡亲看、带着乡亲干、帮着乡亲富”的诺言。

身体力行助脱贫

过去的国光嘎查是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人们的思维方式陈旧,群众生活困难。眼见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外出的人比回来的人多,于常友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增收致富!”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于常友上任后,让耕地随时“吃”上水,用土地收益留住家乡的劳动力是他任书记第一个要做的改变。写申请、打报告、跑项目、筹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常友最终筹资5万元,为嘎查打大管井30眼,使全嘎查水浇地面积增加了300亩,实现了当年打井、当年配套、当年收益的目标。自此,国光嘎查这口“幸福井”彻底让村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经的国光嘎查村民常年备受风沙之苦。面对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于常友又开始为防风治沙出思路、想办法、抓推进。他带领嘎查“两委”班子,在短短7天时间内,让1万余亩沙化地测量工作和规划方案初步完成。如今的霍林河两岸种植的柳树已成林,栽培的杨树林已齐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于常友还带领乡亲盖蔬菜大棚、带头组建科右中旗国光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一项项举措唤醒了村民的致富梦想,也激发出乡村的发展活力。

不忘初心撒余热

“退休不退岗,身退心不退。”是退休后的于常友一直践行的精神。他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作为群众长久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总结推广“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增强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走进科右中旗国光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的牛舍里,上百头肥壮的肉牛各个毛色光亮,膘肥体壮。记者了解到,部分脱贫户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苦于缺少项目、资金、技术、销路,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肉牛托管代养就成了他们发展养殖业的首选。于常友成功带动了5户家庭脱贫,35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民种植玉米5000亩,流转土地2100亩,并为村民提供种子、有机肥、种植回收等服务,打消村民后顾之忧。如今,嘎查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集体积累也实现从无到有,已达43.6万元。

扶志扶智润民心

村民于占海患尿毒症后,需要长期透析,令刚刚脱离贫困的家庭再度陷入了贫困。66岁的于常友得知这一情况后,自掏腰包,出资1.2万元为他买了一辆二手轿车,为于占海的生活带去便利。“特别感谢老书记像亲人一样对我无私帮助,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说着这些,于占海的眼泪夺眶而出。

在采访过程中,于常友的手机铃声响起,语音通话的另一头传来了喜讯:“老书记,我大学毕业了,找到好工作了,谢谢您这么多年的资助。”于常友多年走在公益助人的道路上,用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爱的种子,他秉承着“救助一个学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的原则,帮助4户困难学生重返校园。于常友说:“帮助他们,就是浇灌顽强的种子,一定能开出梦想的花。”

只要是事关村民利益的事情,于常友都会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大到乡村振兴建设,小到调解邻里纠纷、照顾孤寡老人。这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深深地印在了乡亲们的心里。

这位退休老干部用言行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真谛,他凭着执着的追求,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责任编辑:李佳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