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做好"人才"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创建时间:
2022-05-21 11:17:44
来源:
达拉特党员学习微平台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提升专业实用人才、重点培养后备力量,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合力,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 抓好关键少数

在抓实岗位职责中提升凝聚力。召开“勇争一流 走在前列”“1+1+8+N”工作部署会,立足于难点问题、薄弱环节,坚持以健全各类制度为抓手,制定《白泥井镇“1+1+8+N”制度方案汇编》,通过定岗定责定人,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在抓好绩效考核中提升战斗力。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修订《白泥井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采取季评定、年终总评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全体干部进行岗位职责履行、政策理论学习、综合测评3方面的细致考核。推行挂图作战、挂图考核“双图”工作模式,按图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切实以考核效力推动工作效力,同步强化督导落实和实绩考评,以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在提升服务水平中提升号召力。认真落实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出台《白泥井镇村、社区“两委”班子和成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采取“一述一考三评议”方式,派出考核组按季度开展考核验收,全方位、近距离考准考实村“两委”集体及成员个人实绩,通过奖优罚劣、选树表彰等方式,激励村“两委”成员担当实干、踏实肯干。

围绕教育培训 着力素质提升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重点任务,定期邀请各级优秀教授、讲师、专业人士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登台授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2次,组织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到邻近乡镇学习10余次,不断提升镇村两级干部、种养殖大户理论知识和专业化能力素养,为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的动力。创新开办“幸福白泥井·乡村夜校”。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坚持学分制管理“三个坚持”管理模式,结合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工作,各站办(中心、所、局)的业务工作登台授课,引导领导干部改变学习习惯,静心蓄力,互动交流,学思践悟,提升素质。持续提升乡土人才综合素养。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采取“理论+实操”的形式,组织农牧民实用技术、面点制作等培训,着力增强乡村人才创业兴业能力。利用白泥井镇农牧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合作社26家、种植人才75户。为12名大专以下学历村干部申请学历提升资格,以学促干,以“软实力”的提高,促进乡土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

强化激励措施 提升干事热情

提升人才荣誉感。对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企业家、种粮大户在白泥井镇范围内可以优先投资办企、注册企业、涉农贷款、入党,优先将本土农业人才纳入镇、村(社区)后备干部体系进行培养。加强人才获得感。为人才提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2021年召开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年底考核优秀的29个先进集体和38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开展评优活动时,注重在各村种养殖能手、企业家等乡土人才中选优树典。积极开展“幸福白泥井之星”评选表彰,表彰71个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基层集体和优秀个人,其中致富带头人8名、诚信经营户4户。2022年三八妇女节表彰活动中,表彰女企业家3名。深化人才责任感。积极宣传报道,通过“今日白泥井”微信公众号平台积极宣传企业家、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事迹。2021年以来,共宣传报道企业家刘红梅、中粮大户王五命、合作社负责人庞乐义、党组织书记王军等农村牧区实用人才50余次,增强了本土人才荣誉感,更好地为白泥井服务,激发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

突出系统规划 蓄足人才源泉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探索实施人才振兴“361”计划(3引6育1库)。以本土人才作为发展乡村振兴的“牵引机”和“助推器”,注重从致富能手、有外出务工成功经验的人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培养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本土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方面分层分类建立乡土人才库,对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登记,另一方面,根据需求强化技能培训,立足白泥井镇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科学的乡土人才培育体系。吸引人才回乡。贯彻落实班子成员联系人才、人才培养计划等政策,吸引外出人才建设家乡,制定有利的政策条件,激励广大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通过财政支持、创业帮扶、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等,吸引一批有能力的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镇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留在乡村的各种人才能够获得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先后获评旗级乡村振兴“领头雁”人才2人,市级乡村振兴人才3人。


[责任编辑: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