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解锁社会治理“新密码”

创建时间:
2022-11-25 09:34:40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环境、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幸福安乐的美好生活……漫步在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大街小巷,“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喜人变化,如春风沐雨,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展现出善与美的磅礴力量,激发出基层治理新活力。

据了解,突泉镇将市域社会治理与创建文明村镇深度融合,以“德治”赋能,用“文明”加码,按下“快进键”,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镇村更加生机蓬勃、活力四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涵养德治之美 镇村容颜展现新魅力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名独自抚养儿女、照料公公的家庭主妇……”在家风建设座谈会上,突泉镇柳河村王冬梅讲述了自己的家风故事。10多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之后的日子里,她挑起家庭重担,精心养育孩子,照顾老人,默默付出。

“‘小’家融入‘大’家,千千万万个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奋力创造突泉镇更加美好的未来!”突泉镇柳河村党支部书记田成林说。

突泉镇以“好家风好家训”为起点,打造“善德齐家”德治品牌,并不断提质扩面,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四德教育”,把德治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涵养治理“温度”、厚植文化底蕴、润泽群众心灵的“德治”作用。

社会治理不仅要有光鲜亮丽的“面子”,还要有崇德向善的“里子”。突泉镇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先进典型巡讲等活动,分享感人故事、宣讲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截至目前,共开展道德讲堂170余场次,开放“草原书屋”41处,累计评选表彰“镇级文明户”20户、“最美家庭”17户、道德模范36名,选树身边好人、志愿服务典型等120个,以道德滋养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以德促治,以道德之美涵养德治之美,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层善治新格局。

浸润文明新风 镇村品质演绎新蝶变

“大家辛苦了,快喝点水休息一下!”在城郊村蔬菜大棚,看着“红马甲”们为群众装袋“爱心菜包”,累得满头大汗,居民张奶奶拿出沏好的热茶给大家喝。

“有幸成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志愿者,为乡村文明贡献一份力量,内心是满满的充实感和自豪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突泉镇城郊村志愿者张秀谦表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触角不断向群众延伸。据了解,突泉镇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409支,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镇村文明程度在志愿服务中稳步提升,群众素质在志愿服务中显著提高,环保服务、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项目遍地开花,文明行为蔚然成风,让这座县城更是多了几分风度和涵养。

乡村承载文明,文明滋润乡村。大街小巷、集市公园、活动广场,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更是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活课堂”,文明滋养潜移默化、提升素养润物无声。

“环境是越变越美,生活品质是越来越好。”家住新生村的村民常颖说。以“文明”为底色的“靓丽颜值”越来越美,文明的浸润,让突泉镇不断悄然蝶变,文明之花倾城绽放,满城飘香。

补齐民生短板 幸福突泉焕发新生机

“很高兴家门口能有这么一个散步、赏景、游玩的好地方,我们有空就约着来这下下棋、聊聊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说起突泉镇的城市菜园,家住天源小区的居民刘大爷不住地点赞。

菜园虽小,却装满幸福。突泉镇在“农地姓农”用途许可范围内,探索近郊农用地发展路径,增强农用地服务县城的“菜篮子”功能,用农艺景观展现农耕文化,通过“菜地认领”“我家果树”等方式,吸引市民参与农事生产,增加“户外烤吧”等服务内容,开展田间拓展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田园休闲处,城市微景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突泉镇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

“有温度的治理”“有质感的生活”,不仅是突泉镇的“靓丽名片”,更是百姓的民生福祉。突泉镇持续把利民惠民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镇村品位不断提升,生活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功能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