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着眼事业后继有人,大力实施青年干部源头培养工程,紧盯短板弱项,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实践锻炼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并进。
实施“铸魂”工程打好思想根基。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采取集中轮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在线学习、学员论坛、知识测试等形式,全力抓好年轻干部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熔铸“政治底色”,夯实思想根基。开展年轻干部专业化能力靶向提升培训,举办乡村振兴、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专业培训10余期。举办优秀年轻干部示范培训班,遴选表现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进行拔高培养。有计划分批次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采取“双向调训”方式,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
实施“提能”工程建强知识框架。持续深化新任职年轻干部结对帮带机制,坚持“取优补短、帮带共进”原则,根据工作岗位实际,择优选择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作风优良的班子成员与新任职年轻干部进行“1对1”导师制帮带,在思想上“传”、业务上“帮”、作风上“带”。深入开展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与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引进人才等年轻干部结对交流、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纠正行动偏差、指明发展方向,促使年轻干部及时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水平。采取一张“政治体检”测评表、一份谈心谈话提纲、一张青年干部综合表现情况评价表“三个一”举措,实时跟踪、记录干部成长指数。今年以来,帮带年轻干部113名,开展谈心谈话120次,并根据年轻干部成长表现,择优提拔、晋升职级23名。
实施“墩苗”工程筑牢实战栋梁。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择优选派76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挂职锻炼,督促挂职干部从“会学”转向“能干”。全面启动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以3个月为周期,选派12名选调生分4批次到信访局,提升应对紧急事态、处理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选派56名公务员分2批次到社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选派53名年轻干部到金桥“双创”示范区、区域服务中心、金融领域、基层治理一线等领域挂职锻炼,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用当其时、炼其所长。(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刘阳)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赵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