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巴林右旗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培优育强五支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精准适配“第一书记”,建强乡村干部队伍。以新一轮驻村帮扶力量调整轮换为抓手,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对全旗嘎查村“精准把脉”,根据嘎查村发展需求、特色优势和短板困难确定选派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向72个“五类”嘎查村选派72名第一书记和118名工作队员,向90个脱贫村选派乡村振兴专职工作人员90人,45岁以下200人,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的占比82.5%,落实落细监测帮扶、产业和就业帮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职责任务,增强乡村振兴帮扶力量,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派强用好“乡招村用”,提升乡村工作活力。为推动优秀人才向农村牧区基层扎根生长,巴林右旗公开招录202名大学生到162个嘎查村锻炼服务,通过“专岗专选”全部进入“两委”班子,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察民情、结对联系促发展、为民服务长才干、跟班学习提素养、横向交流拓思路的“五个一”行动,推动嘎查村锻炼服务人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一线历练提升。年初以来,全旗202名嘎查村锻炼服务人员累计走访8163户,建立162份“村情台账”,形成12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结对联系农牧民438户,解决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积蓄续航动力。
探索推行“一村一警”,保障乡村安定和谐。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延伸警务工作触角,推行“一村一警”治理模式,以“帮联兼职”方式,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176名民辅警到全旗176个嘎查村(社区)担任党组织副书记73名,主任助理103名,充分发挥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维护基层治安巡防员、服务群众服务员、化解矛盾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的“五员”作用,提高农村牧区见警率和管事率。自选派民警以来,累计开展巡查2000余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起,上门普法1000余次,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3万余人次,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选派“金融助理”,增添乡村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党建+金融服务优势,创新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政银融惠”金融服务党建联合体,聘任11名信用联社网点主任为苏木镇街道金融工作指导员,选派52名信用联社客户经理到嘎查村(社区)兼任金融助理,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发挥信用联社资金、人才、资源优势,联合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优势,履行党建共建共创、服务乡村振兴、落实普惠金融等五大职责,实现金融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精准对接。截至目前,63名金融助理开展驻点服务70余次,举办金融知识宣讲及讲座65次,评定136个信用村,14405户信用户,为951户养殖主体、农牧户落实肉牛产业贷、抗旱贷款和产业基础设施贷1.217亿元,推动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发展培育“法律明白人”,提供乡村法治服务。深入实施嘎查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以嘎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联络法律服务等工作,用群众听得懂的生活化语言解决法律相关问题,切实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旗522名“法律明白人”发放普法宣传图书2万余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1次,使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法律服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赤峰市巴林右旗委组织部 吉雅图)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