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坚持将学《条例》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依托集中学习、领导干部上讲台、“驼乡e站”等形式,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开展“科级领导干部上讲台”7期,推动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以区域性党员培训基地为中心,整合“驼乡先锋”、蒙古语宣讲小分队等党员教育师资,充分发挥孪井滩扬黄灌溉工程四级泵站、马兰湖生态基地等党员教育实训点作用,组织摄制《黄河之水到我家》《一碧万顷·孪井滩》等党员教育本土微视频21个,拍摄“五人说社保”等受众面广、鲜活度高的党员教育微动漫36个,构建起微信、抖音、视频号等党员教育培训移动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迅速铺开、统筹推进、落地生根。
坚持把项目建设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推动发展第一线作为党员干部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的“练兵场”,打造“行动学习+”实践课堂和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课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以服务“沙漠特色旅游产业”“扩大新能源项目规模”“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等民生产业发展为重点,拟定38项重点课题,依托基层治理“党建+网格”体系,搭建“微心愿”平台,及时掌握第一手素材,收集问题信息70余条,提出嘎查村道路硬化、特色肉牛养殖等事项可操作性建议14条,形成调研报告9篇,确保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理论成果的“转化题”,将党员教育和主题教育、中心工作紧密融合起来,组织群众代表走进重大项目、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现场,开展“我看家乡新变化”“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活动,医保、草原奖补等受益群体现身说法,让群众深刻理解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深入开展走访慰问、“登门纳谏”入户等活动,通过“炕头会议”“民情恳谈会”面对面沟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30余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首创研发“小驼帮办”微信小程序,形成“一网申请、全域联动”的新模式,真正将党员教育成果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问题的“有利法宝”。
通过“四下基层”工作法,采取“党员自查+支部互查+主题办抽查”的方式,开展督查检查41次,通过问卷调查、“有事‘码’上说”“小纸条”等载体收集党员干部意见建议52条,发现问题102条。针对调查研究、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制定《示范区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示范区12345工单办理考评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及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党群工作部信息科 李雅蓉)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