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敖汉旗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重点聚焦基层,采取严把政治标准、拓宽培养路径、优化识别方式、丰富研判手段,完善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举措,选拔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树立讲担当、重实干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严把政治标准,立足首关全方位检验干部。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第一标准,检验干部的能力是否过硬首先要确保政治过硬。考核“面上覆盖”,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把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以及落实“五个发展定位”、建设“六个赤峰”等重点任务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形成量化实化、可查可考的落实标准。谈话“线上延伸”,针对考察组“只看不谈、会看不会谈”实际短板,设计一线考察谈话“30问”,涉及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政治担当、工作作风等方面,采用引导式、递进式谈话,由表及里检验干部政治忠诚度。检查“点上突破”,深化“四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严格检查支部会议记录、党员学习笔记,重点抽查干部参加“三会一课”、缴纳党费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干部政治上是否靠得住。
拓宽培养路径,搭建平台多战线淬炼干部。坚信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一线“修剪”出来的。培训“育苗”,举办“新州·新锐”优秀干部“赋能提质”培训班,乡镇建强基层党校,旗直属机关单位开办“青干夜校”,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集体活动,引导干部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今年,旗级层面首期培训干部52名。帮带“扶苗”,组建“传帮带”师资库,落实“1+2”“师徒结对”培养行动,即每名年轻干部明确1名科级领导、1名资历丰富老同志作为帮教指导员,实行思想上面对面传、工作上手把手帮、作风上心贴心带,切实弥补年轻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实践“壮苗”,把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敢于给位子、压担子,丰富年轻干部岗位经历。两年来,选派160余名年轻干部任嘎查村第一书记,抽调60余名年轻干部开展岗位轮训,评选250余名年轻干部选拔进入环节岗位。
优化识别方式,嵌入场景近距离接触干部。坚持面向基层,注重从一线工作中发现干部长处和短板,在日常接触中对干部进行识别分析。平时贴近观察发现,从组织部机关选派18名党建指导观察员,全覆盖包联基层党(工)委,组工干部采取列席会议、实地印证、明察暗访等方法,经常性、近距离地观察干部,掌握工作态度、担当精神、实际成效等情况。目前,已到一线开展工作70余次,采取多种推荐方式储备优秀干部184人。定期备案补充掌握,推行干部担当作为备案制,对干部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承担主要职责、发挥关键作用,组织部门了解不够具体的,由本人提出担当作为自评申请,经旗级业务分管负责人书面鉴定,报送旗委组织部备案。专项调研深入印证,调研前,收集班子成员工作分工、任务进展等信息,明确调研方向;调研中,运用现场查看、延伸走访等方法,把鲜活事例掌握清楚;调研后,结合观察员反馈、备案掌握、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多维分析。今年,已开展专项调研3次,形成调研报告9篇。
丰富研判手段,构建机制立体式筛选干部。研判干部优劣不能单凭主观印象和感觉,要运用多元科学手段,累计各方检视成果,避免“盲人摸象”。联动研判,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督查、审计信访等部门信息共享,汇集各方掌握的干部正负面表现结果,纳入基础研判数据库,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研判干部在一线的德才表现。随访监督,落实干部德行专项考察工作,开展“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亲属走访、邻里询访、个人专访”活动,把孝老爱亲、子女教育、夫妻和睦、家庭责任、社会公益等作为重点了解项目,加强对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监督。积分选优,推行《敖汉旗年轻干部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完善“三看九是否”积分制度,把是否有驻村工作经历、负责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成效等一线表现纳入积分范畴并加大赋分权重,构建竞争选拔、科学研判新机制。两年来,有33名列入积分储备库且排名靠前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责任编辑:李晓艳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