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兴安盟突泉县:打通基层党员培训“最后一公里”

创建时间:
2024-03-25 10:14:39
来源:
北疆先锋网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东杜尔基镇党委把党校培训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采取六个“1+N”举措,做好党员干部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全镇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推动东杜尔基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

打造“1+N”培训阵地。打造以镇党委党校为主阵地,2个现场教学点及21个村(社区)为分支的阵地矩阵。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因地制宜对明星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进行改造,配备现代化设备,规范化标准化完善镇级党委党校。深化“党校+产业示范区”教学模式,配套明霖水稻种植合作社、明星田园综合体2个现场教学点,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组建“1+N”师资团队。组建以镇讲师团队为主,县级党校讲师、模范党组织书记、老党员、优秀企业负责人、本土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为辅的师资团队,进行授课教学。本土讲师团积极运用自身的政治理论、观点体会、实践经验,对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诠释、解答,使基层党员干部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同时,根据各类学习培训需求,适时增设新课程,通过不断调整、补充和优化师资力量配置,保持师资队伍授课活力。

创建“1+N”规章制度。执行《党员培训教育规范化管理标准》的“一个总纲”,强化多种制度保障,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构建由镇党委书记任校长,组织委员任副校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委员的领导机构;党校配备工作人员3名,实现党校教学管理有人抓、有人管;完善教学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课堂管理、学员管理、师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规章制度,保障党校规范高效运行;建立定期评估机制,从重视程度、学员满意度、参训比率等方面综合设置评估和考核指标,及时跟踪问效,持续优化提升党校教学水平。

创新“1+N”课程设置。探索实行一门核心课程+其他特色课程的设置方式。始终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摆在第一位,制定培训课程计划,突出抓好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主业主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校每期培训班的核心课程,计划组织开展党委书记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暨东杜尔基镇党委党校2024年度开班第一课,以“四个特别”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五个自觉”的要求为干部培养标准,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结合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设置其他课程,联合镇级相关部门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现场传授香瓜种植和手工编织等技术,紧贴农村生产生活,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取“1+N”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综合采取线上学习、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本年预计开设培训5期。课堂教学注重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并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灵活采取“讲授+研讨”“讲授+示范”“现身说法”“实地研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采取大集训形式进行;对于农技知识、专业技能,则按照“精、小、活”的原则,采取一期多班形式,做到“一月一培训”“一课一精品”。深化“党校+产业示范区”教学方式,设置党员示范园,通过党员农技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传技术,做指导,让示范园变身“田间课堂”。

推动“1+N”实效提升。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努力提升多元培训实效。采取“党校+合作社+农户”“党校+主题活动”等方式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形成由“乡镇党校—村级党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菜单式”定制肉牛养殖,香瓜、玉米、水稻种植等特色课程,邀请种植专家、种养大户、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使乡村产业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促进百姓全面增收;设立“田间课堂”,组织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负责人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设立流动教学课堂,面对面、手把手教授产销实用技术、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等,使群众的种养技术受益于党校培训而大幅提升;镇党委与中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突泉分公司签署“党建和创”主题实践活动倡议书,有效整合双方各方面优势,以“党建和创”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真正让乡镇党委党校用活,让信息建设成果共享,切实让党校培训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地域特点,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干部群众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双提升”。(兴安盟突泉县委组织部 于长洲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